1、题干:小儿首选的止痉药是()
A、地西泮B、苯妥英钠C、苯巴比妥钠D、复方氯丙嗪E、10%水合氯醛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地西泮是小儿惊厥的首选药,尤其是惊厥持续状态,其发挥作用快,1~2分钟内即可止痉,较安全(A对);苯妥英钠是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治疗无效时使用,应在心电监护下应用(B错);苯巴比妥钠是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但新生儿破伤风应该首选地西泮(C错);复方氯丙嗪可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止痉,深部肌肉注射给药(D错);10%水合氯醛可由胃管给药或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E错)。
2、题干: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外观特点为()
A、清晰透明B、毛玻璃样C、浑浊或呈脓性D、呈血性浑浊E、静置24小时有网状薄膜形成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CSF)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脓样,WBC计数在~0/mm3,少数病例更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占白细胞总数的90%以上,有时脓细胞集积呈块状物,此时涂片及致病菌培养多呈阳性,偶有首次腰穿正常,数小时后复查变为脓性,蛋白升高,可达1.0g/L以上,糖含量降低,可低于0.5mmol/L以下,氯化物含量亦降低(C对ABDE错)。
3、题干:下列实验室检查中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的一项是
A、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10?/LB、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10?/LC、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10?/LD、糖和氯化物升高,蛋白下降E、糖和氯化物下降,蛋白下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辅助检查中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白细胞×l0?/L,多型核占多数;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增高,糖和氯化物下降;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C对ABCE错)。
4、题干:患儿,男,1岁。呈昏睡状,引出有病理意义的神经反射是
A、颈强直B、膝腱反射C、瞳孔反射D、巴宾斯基征E、提睾反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颈强直为脑膜刺激征,是各种脑膜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体征,如引出属于异常(A对);新生儿时期可以引出肱二头肌、膝和踝反射(B错);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线下,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齐、亮光下可缩小、光线暗时可略增大,出生即存在(C错);正常2岁以下婴儿可呈现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若该反射恒定不对称或2岁后继续阳性时,提示锥体束损害(D错);提睾反射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E错)。
5、题干:患儿男,5岁。幼儿园老师反映上课时不停摇椅,多跑动,不专心,不能完成手工作业,但智力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性瘫痪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D、癫痫小发作E、大脑发育不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指发展性的、不适当的不专心、多动,常见于儿童早期阶段,这些症状会造成遵守规则困难或维持一定表现困难;分析题干,患儿上课时不停摇椅,多跑动,不专心,不能完成手工作业,但智力正常,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B对);脑性瘫痪患儿存在神经系统损害,智力、感觉和行为亦存在一定异常(A错);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本病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尤其是下肢弛缓性瘫痪是本病基本特征(C错);癫痫小发作典型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秒(D错);大脑发育不全时患儿存在智力异常,本题干患儿智力正常(E错)。
6、题干:患者男,7个月。发热、咳嗽5天,呕吐2天,抽搐1天。嗜睡,前囟饱满,双肺少许细湿啰音,克氏征(-)、布氏征(-)。血白细胞17×10?/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脑脊液混浊,白细胞×10?/L,中性粒细胞为多,蛋白质2g/L,糖2.3mmol/L,氯化物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B、病*性脑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中*性脑病E、脑性瘫痪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小儿,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主要特征,脑脊液检查为本病确诊的症状,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明显增多达×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符合该患儿的临床表现(A对);病*性脑膜炎的症状可有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且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B错);结核性脑膜炎可有结核中*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脑实质损害,且脑脊液外观正常,糖及氯化物下降(C错);中*性脑病症状有高热不退,不同程度呕吐、困倦多睡,与所中病*的种类有关(D错);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E错)。
7、题干:病*性脑炎患儿急性颅内压升高有脑疝先兆时,首先使用的药物是
A、20%甘露醇静脉注射B、50%葡萄糖静脉注射C、呋喃苯胺酸肌内注射D、50%甘油口服E、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病*性脑炎是由多种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开始症状较轻,为不同程度发热,病情进展逐渐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时表现为头痛、呕吐、局限或全身性抽搐,严重者可引起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对于出现颅内压增高有脑疝先兆的情况,应首先立即使用20%甘露醇静脉注射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A对)
8、题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A.母婴传播B.空气传播C.虫媒传播D.血液传播E.粪-口传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C对);母婴传播常见于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常有:风疹病*、水痘病*、肝炎病*、麻疹病*等,主要是使胎儿宫内感染(A错);经空气传播的有: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水痘等(B错);经血液传播的一般有:梅*、艾滋病、乙型病*性肝炎等(D错);经粪口传播的有:伤寒、痢疾、甲型肝炎(E错)。
9、题干:锥体系受累引起的脑瘫为
A.痉挛型B.混合型C.共济失调型D.手足徐动型E.肌张力低下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期间)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临床可表现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混合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椎体系受累,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紧握呈拳状,下肢内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A对);混合型是几种类型同时存在的脑瘫(B错);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C错);手足徐动型多数存在肌张力减低情况,同时伴有无目的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D错);肌张力低下型可能由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松软,但腱反射存在,此型多为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E错)。
10、题干:小脑受累引起的脑瘫为
A.痉挛型B.混合型C.共济失调型D.手足徐动型E.肌张力低下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脑性瘫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发育期胎儿或婴儿非进行性的脑损伤,临床以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等。我国发病率约2%。其常见的临床类型有: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①痉挛型脑瘫:婴幼儿时期即出现症状。病变主要在锥体束,表现多为双侧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尤以下肢最明显,抱起时,两腿交叉成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内收。轻症两手动作不灵敏,步态不稳。瘫痪形式可有四肢瘫、偏瘫、截瘫和单瘫。②手足徐动型脑瘫:多数肌张力减低。同时伴有无目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③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的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等。④混合型:以痉挛型和运动障碍型混合并存多见。此型常见智力低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伴有癫痫发作、语言障碍、视觉和听觉障碍等。(C对)
雪狐狸金牌讲师柯柯老师传授实习经验干货免费听护士实习必修课包邮送护士实习三件套赶紧点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