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疾病
の
预防小贴士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容易发生由“肠道病*”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诺如病*肠炎等。那对于这些夏季疾病应该如何预防呢?建国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们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夏季疾病预防的宣传知识,供大家阅读。
什么叫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由于气温突变、身体受凉等因素,使儿童身体免疫能力低下,病*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而导致发病,感染存在聚集现象,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比如托幼机构儿童。
就医指征
.持续高热,腋温高于39℃,常规退热方法效果不佳或者高热持续48小时以上,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
.精神系统异常,如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等,应及时就医。
.呼吸异常,如在安静状态、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呼吸增快,应及时就医,以免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循环功能障碍,如冷汗、手脚冰凉、心率增快或减慢,应及时就医。
.脱水、哭而无泪、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应尽快就医。
什么叫手足口病?
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种在儿童中肆虐传播的病*,令老师和家长都担心不已。
“手足口病到底有什么症状?”
“怎么预防才能有效避免?”
“孩子已经患病怎样护理?”
别着急,下面我们带着答案来解疑啦~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约为2-10天,平均为3-5天,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认真观察哦!
发热
幼儿急性起病,初期表现症状多为发热,与普通发烧相类似。
皮疹或疱疹
临床看来,幼儿若患有手足口病,则会出现皮疹或疱疹的现象,皮疹或疱疹的多发部分,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处和臀部。
口腔黏膜内:出现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部位,有时也会在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处发现。
手足等部位:手足、臀臂、腿部出现疱疹,其周围有炎性红晕,水疱内液体较少。
流涎拒食
患儿由于口腔内部长水疱,因此会有疼痛感,这种疼痛感会让孩子食欲不振,只敢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神经系统表现
患儿会出现长时的精神状态差,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是昏迷等现象,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自愈,但仍有少数患儿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甚至个别重症患儿由于病情发展快,最终导致死亡。
预
防
手
足
口
病
积极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认真洗手;饮食清淡,进食新鲜、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孩子的玩具或其它用品经常清洗、消*;高发期尽可能不去或者少去公共场所、儿童乐园等地;家长在接触孩子或者孩子的食物之前要认真洗干净手。
什么叫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属于丙类传染病。主要的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疾病类型及途径
按病*的型别分为: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依据病情可分为普通型流感、重症流感、危重症流感。
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等途径。
流行性感冒常见的症状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可达39℃-40℃)、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中*症状,但患者可伴或不伴流鼻涕、咽喉痛、干咳等局部症状。病程大概4~7天,少数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之久。
流感预防措施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消*液清洗的地毯,避免使用难以清洗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同时,在户外洗手不方便的时候,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隔离病菌,呵护您的健康。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处理。禽流感病*不耐热,°C下一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Fever)是登革病*引起、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这两种伊蚊在广东均有分布。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人发病。尽管登革热本身通常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重症登革热患者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因此,预防非常重要!
天气炎热,积极预防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家长们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蚊子除传播登革热外,还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多为十岁以下儿童,以两到六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最重要是预防接种,所以家长一定要按时带孩子进行疫苗的接种。
保健医生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高发期是夏天和初秋,家长们要做好预防工作。
預防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认真洗手;饮食清淡,进食新鲜、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孩子的玩具或其它用品经常清洗、消*;高发期尽可能不去或者少去公共场所、儿童乐园等地;家长在接触孩子或者孩子的食物之前要认真洗干净手。如果孩子有发热、胃肠道不适及手、足、口紅疹时,请及时就医,并务必及时将孩子健康状况告知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希望家长们积极配合!
小贴士
早上经园医晨检时发现“口腔内红点或疱疹”要求家长接回去的孩子,医院就诊,通过诊断书来确定是否要隔离以及隔离的时长。按照疾控中心和教育局的要求,没有明确诊断的一律按“疱疹性咽峡炎”疑似病例进行处理,需隔离满14天以后,经园医检查无异常方可回园学习。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