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不少家长都遇到了
孩子莫名其妙“发起了烧”
嘴巴里还长满了“小痘痘”
喉咙也痛得吃不下
让人揪心得很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只是一时上火,但一听老师说要停课,回家隔离时,一下懵了。不就是发个烧,嘴巴里起个泡,怎么就要隔离了呢?
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啦,这可不是一般的“口腔溃疡”,而是“疱疹性咽峡炎”,每年初夏,都是它“刷存在”的时候,近期已经造成深圳有多个班级停课。
图源科普中国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啥区别?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多发病、常见病。
该病好发于夏秋季,传染性强,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胃肠道传播(粪-口途径);接触传播(接触带病*的分泌物,如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物品);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
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埃可病*、EV71等肠道病*感染引起的。6个月-5岁的儿童普遍易感,幼托机构、早教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图源网络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为:
▲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图源网络
与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经常被看作是手足口病的“好兄弟”,虽然都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是临床表现却不尽相同,有时手足口病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
简单来说,疱疹性咽峡炎长疱疹的地方比手足口病少,嘴巴里的疱疹比较严重,但喉咙不那么痛,大部分孩子都会发热。
图源科普中国
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来得更凶猛,但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要更危险。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而手足口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爸妈在发现孩子手脚长水泡后,更要密切观察他们有没有重症表现。
手足口病疱疹
左边是较严重的情况,右边是较轻微的情况
家长如何处理
1、放松的同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