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01
传染性
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02
病程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引起。
03
临床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小婴儿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特点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潜伏期
2~7天
患儿没有任何症状
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
前驱期
1~2天
突然持续高热
或反复高热38℃~40℃
并伴有咽喉红肿
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
2~3天
除高烧外
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
低烧或退烧
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
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全身和咽部症状
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患儿(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症状严重,发病期间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预防措施
01
幼儿园
1.加强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尽早发现病例尽早隔离。
2.对发病班级进行消杀工作,重点对病例使用过的餐具、玩具、所在的班级等进行消*处理。
3.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上报区教育局与疾控中心。
4.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02
家长
1.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3.居室多通风,在疾病高发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4.孩子被褥及玩具要定期清洗消*。
5.家长如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请务必第一时间上报幼儿园,医院就诊。
治疗方法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编辑:范熊英
文字图片:网络
审核:陈宝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