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培训记录
时间:年4月25日
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
一、组织全园教职工学习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认清形势,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加强各项综合防治措施落实,杜绝疫情发生和流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严格疫情报告制度,每天由老师统计温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每日“零”报告制度。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控领导。
四、组织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专家指出要预防手足口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手足口病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都能引起,EV71病*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2、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3、听起来好可拍,宝宝不幸中招该怎么办?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是一种常见疾病。宝宝不幸中招时,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做好护理和观察即可,平和的心态更有利于孩子的疾病康复。所以,当孩子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①及时就诊,让医生判断。
②对口腔疱疹和溃疡进行护理,目的是减轻疼痛。家庭应对主要措施有:西医建议,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吸食棒冰和饮用冰水,避免酸辣刺激(包括橙汁等),食用柔软温暖的食物,饭后漱口等。药物方面:在口腔疼痛较剧烈时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涂抹溃疡部位、也可以使用布洛芬(美林)来止痛和退热,当疱疹破裂时可以用金霉素软膏进行涂抹。
③如果有脱水状态(尿少,唇干,无泪,嗜睡等)、拒绝进食、体温≥39度、发热超过3天等情况请及时就诊或复诊。
☆专家提醒: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也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4、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及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是家居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家长们请紧记"洗净手、勤消*、不聚集、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早诊治"预防八口诀,具体要做到:
1、注射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的,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特别强调:如果宝宝有过敏症状发作,不建议此时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因为,注射疫苗后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就分不清疫苗引起的过敏,还是原过敏症状发生反复。此外,过敏发作期间,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比较亢进,容易对外来物质过敏,发生疫苗过敏的几率要大一些。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被褥。
5、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
6、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7、医院开具的可返园相关证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