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全国疟疾日middot蚊子会传播
TUhjnbcbe - 2021/5/25 17:57:00

4月26日是全国疟疾日。年全国疟疾日的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疟疾是因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性传染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常重视防控虫媒性传染病及其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调查研究和多年坚持不懈的防控防病灭病。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没有疟疾病啦。

既然都已经没有多少疟疾啦,干嘛还要开展“全国疟疾日”活动?

因为——

病媒昆虫无国界。输入性的威胁时刻存在。出国旅游、出差,必须要重视防疟疾等虫媒性传染病。

此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子分布范围的边界不断扩大、蚊虫抗药性等问题的产生,新发和再发蚊媒疾病流行的可能性日益增加。

虫媒传染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与鼠传疾病构成了媒介生物性疾病(习惯上均称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在我国每年传染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10%,但它的病死人数则占传染病总死亡人数的30%~40%。

书归正传——

蚊子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蚊子家族庞大,约有三千多个种,地球上各大洲均有其足迹,甚至在极寒的北极和南极地区也可以发现蚊子的踪影。蚊子可携带或传播数百种病原,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万人因蚊子的叮咬而染病丧命。其实,不止人类,陆地上其他大部分哺乳动物也都饱受蚊虫侵害。

我国华北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是中华按蚊。

蚊虫传播疟疾的传播过程

雌蚊子叮咬病人(甲)——病人(甲)体内的疟原虫感染蚊子,使蚊子成为带疟原虫的病蚊子——病蚊子叮咬人吸血的时候再感染另一些人(乙、丙、丁……),导致乙、丙、丁等人感染疟原虫……

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蚊子吸了体内有疟原虫的人(甲)的血液——疟原虫进入蚊子的胃,在蚊子胃产生了无数的“虫子虫孙”,“虫子虫孙”到了蚊子的唾液腺里,随蚊子叮咬吸血的时候传播到人(乙、丙、丁……)体内。

随蚊虫叮咬人而感染的疟原虫,在人体内随着血液进入肝脏,进入血液里的红细胞,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里进行“成长和变体”,导致肝细胞和红细胞破溃。当疟原虫在细胞里掠夺人体细胞里的资源“成长和变体”时,人体感觉冷;当肝细胞和红细胞破溃后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虫子虫孙”围剿的时候,人体会发烧。一会热、一会冷,民间把疟疾称为“打摆子”。根据冷热交替发作的时间不同,疟疾有间日疟(48小时)、三日疟、恶性疟。如果不及时治疗,人体会死于疟疾。

蚊子是怎么吸血的?

蚊子吸血不是像人吸食酸奶或奶茶那样,把一根吸管伸进瓶子里吸食。

雌、雄蚊子的口器不同,吸血的是雌蚊子,雄蚊子是不吸血的。

雌、雄蚊子的口器不同

雌蚊子的口器是一个装在套管里的6根“针”:两边是对称分布的两把“刀”、两把“锯”,中间一根唾液管,一根食道管。

蚊子吸血的口器

雌蚊子吸人血的时候,先用“刀”和“锯”,割破人的皮肤,扎进唾液管和食道管,唾液管“吐出”唾液,蚊子的唾液里含有能舒张人体血管和抗凝血的成分,蚊子的唾液能使人的血液更易流到被叮咬处,保证蚊子吸血的过程中伤口局部的人的血液不凝固,雌蚊子用食道管吸血。

蚊子的锯齿状的下颚

疟原虫的虫子虫孙都藏在雌蚊子的唾液里,随着雌蚊子的唾液进入到人体的血液里,为非作歹……雌蚊子叮咬时吸了这些病人(乙、丙、丁……)的血,又开始了新的循环,感染疟原虫的病人就越来越多了。

血餐后的蚊子

包括疟疾在内的虫媒传染病是指由蚊虫传播的人类疾病,这些疾病严重损害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预防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蚊子叮咬。

被蚊子叮咬后为啥越挠越痒?

虽然雌蚊子自带一套6根的“刀、锯、管”,但是,瘙痒感并不是蚊子叮咬直接造成的,而是人体自己的一种过敏反应所致。

蚊子会向血液中释放具有舒张血管及抗凝血作用的物质。为了消除外来物质,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组胺(是一种蛋白质)。

组胺有强烈的舒张血管作用,可以诱发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

因此,叮咬部位的红包和瘙痒其实是人体的免疫引发了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

如果不搔抓,蚊子叮咬的地方过一会就不痒也不肿了。

如果不停地搔抓,红包和瘙痒会更加严重。

“越挠越痒”,搔抓对皮肤而言是一种物理刺激,会诱发细胞进一步产生组胺,同时会产生痛觉,诱发更多的细胞因子产生,加重瘙痒。

如何避免蚊子叮咬?

防止蚊虫叮咬主要在于及时灭蚊及使用驱蚊产品。

科学的灭蚊方法包括:

1、尽最大力量和能力防蚊灭蚊!家里易积水的角落要经常打扫,及时清理垃圾,喷洒安全灭蚊剂。

2、自身勤洗澡,穿浅色衣服,使用蚊帐。

3、蚊子叮咬后不要搔抓,可用碱性肥皂水清洗,喷涂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以及抗过敏的药膏,合并感染时可涂抹抗菌药膏,严重时需咨询医生。

借助虫子传播的疾病是虫媒传染病。能传染疾病给人体的虫子称为病媒生物。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虱子、跳蚤、蚂蚁、蜱等,此外还包括蠓、蚋、虻、白蛉等。

毫无疑问——

蚊子还传播病*性疾病!

蚊子携带的病*有两大类:即,蚊媒病*和蚊虫特异性病*。

蚊媒病*——登革病*、乙脑病*、寨卡病*、鸭坦布苏病*和东西方马脑炎病*等,它们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或动物并引起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脑炎、关节炎和出血热等。

蚊虫特异性病*——库蚊黄病*和蚊浓核病*等,它们仅感染蚊虫,具有杀蚊或阻断蚊虫传播病*的潜能。

我国31个省市已知的可作为媒介传播或携带病*的蚊子有7属55种。其中蚊媒病*有7科8属26种。

蚊虫特异性病*有13科13属30种。

我国媒介蚊虫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我国蚊子中发现最多的前五种病*为乙脑病*、辽宁病*、登革病*、库蚊黄病*和版纳病*;携带病*最多的蚊子为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亚洲虎纹)和致倦库蚊。云南省的蚊子和病*分布的多样性最高。“三个蚊子一盘菜”,此言不虚。除了高原亚寒带和寒温带外,我国其他气候区均有蚊媒病*或蚊虫特异性病*的分布报道。

当今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环境恶化及交通与物流的便捷,为媒介生物繁殖、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发虫媒传染病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呈现加剧化形势。

全球人流和物流的快速、大量流动,有利于病原的传播,增加了人群的感染和疾病暴发流行的机会;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许多热带生物不断扩大分布范围,过去仅在热带地区出现的虫媒传染病,也频频出现在亚热带地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病种登革热,近年来随着媒介生物的活跃,流行逐步加快;最有代表性的新病种西尼罗热,自年首次在美国暴发以来,连年在美国流行,而且流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扩展到美国所有的州,每年有多病例出现,死亡几百人,并正在向中美和南美国家蔓延。

目前,全球虫媒传染病的流行呈现三大趋势

——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

——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

——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加大

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的登革热,近10余年来明显回升,全球有25亿人受到威胁。

通过蜱叮咬传播的新发媒介生物性疾病莱姆病,目前已在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

我国于年首次发现莱姆病,现已证实29个省区存在感染。

……

传染病的传播没有国界,虫媒传染病远距离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我们应该重视大卫生习惯的养成

——“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夏季即将来临,让我们好好注意防蚊吧。

上述素材来源:

百度百科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研究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疟疾日middot蚊子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