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今春以来,手足口病又出现了蔓延的趋势。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见于4—9月份。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幼儿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幼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幼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传播方式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口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手足口病的预防家庭预防是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预防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家长朋友们除了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游玩。
2、在家要注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运动,增强幼儿体质。
3、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都要用流动水将手洗净。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如鼻涕、唾沫污染后,应立即将手洗净。
4、家长应经常彻底清洗和消*幼儿的学习用品或其它用品。
5、督促幼儿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6、提倡幼儿不要在空调下活动,要给幼儿充足阳光,增加幼儿免疫力。
7、如果幼儿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医院就诊以防止传染他人。
幼儿园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1、每日晨午检。
2、每日保育老师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
3、园内组织学习,做好预防、防治预案。
幼儿在家需注意的问题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若孩子已患手足口病,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轻症幼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1.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2.若幼儿出现并发症或病症严重,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诊后告知老师。
3.请家长们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对孩子的用品勤消*。
4.请家长们配合和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5.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家长们及时了解相关手足口病的各种知识,并引导宝宝做好预防工作。让我们一起为小可爱们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那个小可爱们健康的、快乐的成长!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