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脑损伤会成患者下肢运动障碍?
为什么康复了很久患者走路还是平衡不好?
为什么患者走路的异常姿势越来越明显?
为什么康复效果差强人意?
是什么导致的以上问题?
什么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的优势有哪些?
...
下面我们来好好聊聊。
为什么脑损伤会造成下肢运动障碍?脑损伤发生以后,导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肌张力异常、肌群间运动不协调及感觉异常等各种情况的发生,肌群间运动不协调,不能轻松地完成向前迈步的动作,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不足,则使患侧向外沿弧线摆动。患侧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的本体觉输入减少,肢体运动能力受到干扰,打破平衡稳定,消耗大量机能,易发生肌疲劳,降低脑损伤患者的运动机能。恢复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正常步态的关键是什么?增强患侧下肢关节的控制能力,是恢复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正常步态的关键。为什么脑损伤会造成患者下肢偏瘫?脑损伤患者因为高级中枢神经病变,难于做到良好的姿态控制和完成重心转移。脑损伤患者重心转换困难,活动时姿势平衡均受到干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通过治疗恢复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从而治疗疾病。对肌肉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努力使肌肉维持在正常状态,防止肌肉萎缩和变性,提高肌张力,一旦神经支配功能恢复,患者随意运动也能较快恢复。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臀肌激活有什么意义?髋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重要部位,是速度的最大能量来源,而髋关节的运动力来源于髋关节周围肌群的正常活动,髋关节周围肌群之后群即臀肌,臀肌对骨盆有一定的控制力。传统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优势一、因脑损伤引起的偏瘫患者,逐渐影响膝关节、踝关节,导致膝过伸、踝关节跖屈或内翻等异常模式的出现,为了完成患侧下肢的摆动,患侧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侧下肢的摆动轨迹状如半圆弧线形,此即代偿性“划圈步态”。
单纯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过于注重诱发下肢主动运动,忽略臀肌对保持平衡及增强步行安全的重要性。
肌电刺激能够调控肌力和肌张力,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
二、常规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因髋关节控制力仍欠佳,患侧下肢迈步时仍有代偿的成分,过度依赖代偿而产生了痉挛。
通过肌电刺激来激发下肢运动的功能恢复,这对治疗脑损伤后臀肌弱化有重要意义。肌电刺激对于脑损伤患者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较差者尤为适宜。
通过持续的肌电刺激,臀大肌激活后可以更好地支配髋关节的活动范围,辅助髋关节伸展。
三、常规康复训练,健侧肌肉在患侧肌肉被激活,代偿减小的情况下,为了支持患侧继续行康复锻炼,仍需加强肌肉收缩以调节训练过程中的平衡等,存在适应期和调整过渡期。
通过肌电刺激后,臀肌的激活修正了异常运动模式,协调肌群间的运动平衡,增强肌肉的耐力性及活动的精准性,肌肉力量才会在不断克服疲劳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四、单纯的康复训练对臀肌的刺激量不足,逐渐影响膝、踝关节运动,导致异常模式出现,异常步态一旦出现则阻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的恢复。
通过肌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强向患侧发出冲动的主动性,形成新的感觉、运动传导通路,促进脑功能的重建和高级中枢的整合,为患者争取时间,重建下肢功能,重整步态周期,纠正偏瘫步态,促进步行能力的改进。
五、单纯的康复训练不能及时有效的激活臀大肌、臀中肌,缺乏对臀肌本体觉的强化,骨盆控制力弱,从而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能低,姿势控制力差,平衡功能亦不足。
肌电刺激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大量且强大的电刺激增强臀部外周感觉输入及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强化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并传递至上运动神经元激发大脑皮质和反射途径特异性反应,促进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加快中枢神经功能恢复,使偏瘫患者感知觉恢复,强化人体姿态支配能力,进而促进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增强机体的平衡能力,有助于患者躯干及肢体知觉的重建,加快神经功能重塑,良好地实现重心转移,提高肢体整体运动的效率。
·end·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分享给您身边朋友们吧—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特需儿童康复救助咨询1、脑瘫科-
自闭症科-
2、
3、咨询(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