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日一练真题练习
TUhjnbcbe - 2021/4/28 15:04:00

1.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HBsAgB.HBeAg

C.HBcAgD.抗-HBe

E.抗-HBc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①乙肝病*核心抗原(HBcAg)在HBV复制时主要表达于肝细胞内,血清中游离的极少,常规方法不能检出(C)。②ABDE均可从血清的常规检测中检测到。

2.男孩,14岁。1周前发热,伴乏力、食欲不振,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仍有恶心、厌油,并出现尿黄来诊。既往体健,经常进食街边小摊食物,无输血、服用损肝药物史。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1cm,有触痛。实验室检查:ALTU/L,血清总胆红素89μmol/L。在病*学检查结果未回报之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A

①甲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多见于儿童,常表现为急性肝炎。患者经常进食不洁食物,为14岁儿童,急性发病,血清ALT和总胆红素显著增高,应首先考虑甲型肝炎(A)。②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多有输血史、不洁注射史,两者多重叠感染,故不答BD。丙型肝炎好发于成人,多有输血、静脉吸*、多个性伴侣等病史,故不答C。戊型肝炎多见于成年人,故不答E。

3.男,32岁。恶心、呕吐、腹胀、乏力4天,发热、胡言乱语1天,既往无肝病史。查体:巩膜明显黄染,肝浊音界缩小,扑翼样震颤阳性。实验室检查:血ALTU/L,TBilμmol/L。该患者的肝脏可能发生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A.肝淤血性改变B.假小叶形成

C.肝细胞气球样变D.肝细胞广泛坏死

E.肝细胞碎屑样坏死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D

①患者病程仅4天,无肝病史,有消化道症状,黄疸,肝浊音界缩小,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ALTU/L,应诊断为重型肝炎,故其病理改变为肝细胞广泛坏死(D)。②不要将本例误诊为晚期肝硬化肝性脑病而误答B,因为晚期肝硬化病程不会短至4天,且多有肝病史。肝淤血性改变为慢性右心衰竭的表现,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碎屑样坏死为中、重度病*性肝炎的表现。

4.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是

A.胸腺肽B.恩替卡韦

C.甘草酸二铵D.利巴韦林

E.扶正化瘀胶囊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B

①恩替卡韦为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可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药物(B)。②胸腺肽为免疫调节剂,甘草酸二铵可改善乙肝病人的症状,均可用于慢性乙肝的辅助治疗。利巴韦林常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扶正化瘀胶囊常用于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

5.某护士在给乙型肝炎病*(HBV)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注射抗生素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D.注射HBIG

E.注射α-干扰素

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D

①目前预防乙肝的方法主要是注射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前者为主动免疫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后才具有保护作用;后者为被动免疫,注射后可立即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对于露于HBV的易感者,应尽早注射HBIG,保护率可达95%以上(D)。②注射抗生素、注射丙种球蛋白不能预防乙型肝炎,故不答AB。注射α-干扰素主要用于乙肝的抗病*治疗,不属于预防措施。

(6~9题共用题干)男,45岁。发热3天,少尿1天,于12月15日入院。查体:BP60/30mmHg,神志清,球结膜充血、水肿,双腋下有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WBC25×/L,Plt50×/L,尿蛋白(+++)。

6.最可能的诊断是

A.立克次体病B.急性肾小球肾炎

C.肾综合征出血热D.流行性感冒

E.钩端螺旋体病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①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好发季节为11月至次年常表现为发热、皮肤充血潮红、结膜充血、腋下及胸背部出血点、肾损害(大量蛋白尿)、中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根据题干,本例应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C)。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人无形体病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各异,故不答A。急性肾炎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一过性损害。流行性感冒、钩体病均不会有腋下出血点、大量蛋白尿

7.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是

A.肥达-外斐反应B.钩端螺旋体显微凝集试验

C.尿培养D.咽拭子培养

E.血清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E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为汉坦病*,在发病第2日即可检出其特异性IgM抗体,血清汉坦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本病有确诊价值(E)。肥达外斐反应常用于诊断伤寒。钩端螺旋体显微凝集试验常用于诊断钩体病。尿细菌培养常用于诊断尿路感染。咽拭子培养常用于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8.病原治疗首选药物是

A.四环素B.环丙沙星

C.利巴韦林D.金刚烷胺

E.青霉素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为汉坦病*,其病原治疗首选抗病*药物利巴韦林,它可抑制病*增殖,减轻病情,缩短病程(C)。金刚烷胺也属于抗病*药物,但主要用于流感病*的治疗。ABE均属于抗菌药物,显然不是正确答案。

9.不必要的处理是

A.应用糖皮质激素B.纠正酸中*

C.应用抗病*药D.快速补充血容量

E.静脉滴注青霉素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E

青霉素为抗菌药物,而本病为病*感染所致,故不宜使用(E)。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使用5%的碳酸氢钠纠正酸中*、使用平衡盐液快速补充血容量,故不答ABD。应用抗病*药为病原治疗,故不答C。

10.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呼吸衰竭B.惊厥或抽搐

C.持续高热D.意识障碍

E.肾衰竭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E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分为4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极期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7~10天,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惊厥或抽搐,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病理反射征阳性等,不包括肾衰竭(E)。

(11~12题共用题干)男,32岁。发热、头痛伴呕吐2天,意识障碍半天,于8月20日来诊。查体:T39.6℃,P次/分,R23次/分,BP/70mmHg,浅昏迷,皮肤未见瘀点,颈抵抗(+),Kernig征(+),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6.0×/L,N0.73,L0.27。

11.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D.病*性脑炎

E.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A

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故好发于7、8、9三个月。患者突发高热,头痛,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皮肤未见瘀点,白细胞总数增高,应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有皮肤瘀点。结核性脑膜炎常表现为低热盗汗,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神经损害。病*性脑炎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和颅内高压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常表现为脑膜刺激征,抽搐,瘫痪等。

12.对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头颅CTB.血培养

C.血清特异性IgMD.隐球菌抗原

E.脑脊液培养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为明确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首选血清特异性IgM检测,该抗体在病后3~4天即可出现,脑脊液最早在病程2天即可检测到,为早期诊断指标(C)。脑脊液培养不能用于早期诊断,不要误答E。头颅CT常用于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血培养常用于诊断败血症。隐球菌抗原检测常用于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13~16题共用题干)男,38岁。发热伴腹胀、乏力1周。查体:T39℃,P84次/分,表情淡漠,胸部少许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触及,质软。实验室检查:血WBC3.6×/L,N0.59,杆状核粒细胞0.01,L0.40。

13.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斑疹伤寒B.结核病

C.疟疾D.伤寒

E.布鲁菌病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D

①患者持续发热,相对缓脉(体温39℃而脉率84次/分),脾肿大,表情淡漠,WBC降低,玫瑰疹,应诊断为伤寒。伤寒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头痛及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均不会出现相对缓脉。疟疾常表现为间歇性高热。

14.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外斐试验B.PPD试验

C.血培养D.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E.血涂片找疟原虫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在伤寒病程的第1~2周,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可达80%~90%,故血培养是发病第1周确诊伤寒的首选方法(C)。外斐试验常用于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PPD试验常用于诊断结核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常用于诊断布鲁菌病。血涂片找疟原虫常用于诊断疟疾。

15.该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

A.回肠末端B.升结肠

C.乙状结肠D.肝、脾

E.心、脑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A

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病变特征,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为突出,且最具有特征性(A)。②升结肠为肠阿米巴病的好发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为细菌性痢疾的好发部位。肝脾为血吸虫虫卵结节最易沉积的部位。

16.对上述病例,首选治疗药物是

A.青霉素B.利福平

C.喹诺酮类药物D.头孢菌素类药物

E.磺胺类药物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喹诺酮类药物为伤寒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C)。第三代头孢菌素也可选用,但成年男性不作为首选,可作为儿童及孕妇的首选药物(因为喳诺酮类可导致胎儿畸形、儿童骨质发育障碍)。伤寒沙门菌为革兰阴性细菌,青霉素治疗无效。利福平为抗结核药,不宜选用。磺胺类主要用于敏感菌株的治疗,不作为伤寒的首选药物

(17~19题共用题干)男性,30岁,农民。既往体健。7月2日来诊,腹泻2天,为水样便带少量黏液,量多,日10余次,相继呕吐数次。无发热,无腹痛。腓肠肌痉挛。体检:体温36.8℃,神志清,皮肤弹性差,脉细数,血压70/30mmHg。化验检查:粪便镜检白细胞0~2/HP,血红蛋白g/L,血白细胞计数12×/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12%,单核细胞10%。

17.最可能的诊断是

A.菌痢B.急性肠炎

C.细菌性食物中*D.霍乱

E.轮状病*感染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D

患者7月份发病,突发腹泻,水样便,无发热,无腹痛,腓肠肌痉挛,重度脱水征,应诊断为霍乱(D)。急性菌痢多有不洁饮食史,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急性肠炎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无腓肠肌痉挛,无脱水征。细菌性食物中*多有不洁饮食史,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便可呈水样、血水样、黏液或脓血便等。轮状病*感染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好发于秋冬季,常有发热,先吐后泻,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

18.对确诊本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大便细菌培养B.血细菌培养

C.血清学检查D.大便常规检查

E.大便涂片染色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A

大便细菌培养是确诊霍乱的准确方法(A)。霍乱弧菌不进入血液循环,血细菌培养对诊断霍乱无价值。血清学检查常用于流行病学的追溯诊断,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大便常规检查无特异性。大便涂片染色为霍乱弧菌的初筛检查。

19.本病治疗的关键环节是

A.抗菌治疗B.抗病*治疗

C.补充液体和电解质D.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

E.首选升压药,纠正低血压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霍乱腹泻严重,可造成大量体液丢失,因此治疗霍乱的关键是足量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C)。抗菌治疗仅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霍乱不是病*感染引起,故无需抗病*治疗。霍乱的补液治疗多采用与患者丢失的电解质浓度相近的液,一般不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霍乱患者低血压是血容量不足所致,因此应首先补足血容量,而不是首选升压药。

20.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流行菌群是

A.宋内志贺菌B.痢疾志贺菌

C.福氏志贺菌D.鲍氏志贺菌

E.产志贺*素大肠埃希菌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为志贺菌属,俗称痢疾杆菌。根据菌体抗原(O抗原)不同,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在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为主。我国以福氏志贺菌最多见。综合三本教材,正确答案为C。

医师考试的时间安排

是这样的

↓↓

实践技能年06月10—06月23

笔试一试年08月20—08月21

笔试二试年11月13—11月14

21年医师课程已开课,昭昭团队老师,带您系统复习,高效备考。想要用最少的时间快速提分、通关?那就加入我们吧!助你高效、省时、省力通关

年医考倒计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练真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