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学资料笔记1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
TUhjnbcbe - 2021/4/18 17:26:00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一、病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在年引入麻疹疫苗之前,麻疹每年至少造成全球万人死亡。目前尽管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但麻疹仍是造成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年至年期间,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全球麻疹死亡率下降了84%,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但国外输入病例仍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并发症

1.呼吸系统

常见喉炎、肺炎等。其中,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临床症状较重、体征明显,预后较差,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由麻疹病*本身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多不严重,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继发性肺炎病原体多为细菌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易并发脓胸和脓气胸。部分为病*性肺炎,也可为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2.心肌炎

常见于营养不良和并发肺炎的患儿。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和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3.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o~2%o,患儿常在出疹后的2~6天再次发热,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与病*性脑炎相似,与麻疹轻重无关。病死率高。存活者中可伴有智力障碍、瘫瘓、癫痫等后遗症。

(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少见的麻疹远期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万~4/万。病理变化主要为脑组织慢性退行性病变。大多在患麻疹2~17年后发病,开始时症状隐匿,可仅为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以后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病情逐渐恶化,出现共济失调、视听障碍、肌阵挛等表现,晚期因昏迷强直性瘫痪而死亡。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麻疹病*IgG抗体持续强阳性。

4.结核病恶化

麻疹患儿因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可使体内原有潜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活动恶化,甚至播散而致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5.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由于麻疹病程中持续高热,食欲缺乏或护理不当,可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有研究显示,麻疹患者维生素A浓度与麻疹症状的严重程度成负相关。由于维生素A缺乏,可出现视力障碍,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三、治疗

麻疹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没有并发症的患儿大多在发病后的2~3周内康复。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注意皮肤和眼、鼻、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酌情使用退热剂,但应避免急骤退热,特别是在出疹期。烦躁可适当给予镇静剂。频繁剧咳可用镇咳剂或雾化吸入。WHO推荐给予麻疹患儿补充大剂量维生素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并发症的治疗

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

四、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1.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活疫苗预防接种。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规定出生后8个月为麻疹疫苗的初种年龄,18~24月龄儿童要完成第2剂次接种。此外,根据麻疹流行病学情况,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接钟。

2.被动免疫

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3.控制传染源

对麻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检疫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4.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易感儿童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无并发症的轻症患儿可在家中隔离,医院内感染。

5.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对麻疹疑似病例要注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报告疫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隔离观察,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资料笔记1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