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季气温不稳定,冷热交替,乍暖还寒时,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请家长们在常态化防疫的前提下,做好儿童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引导孩子科学、有效地防控各种传染病。
疫情未结束
防疫不放松
新型冠状病*肺炎
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新学期防疫工作不可松懈!
1.健康监测
每天要给孩子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体温≥37.3℃),或其他症状如: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应及时报告给学校,不隐瞒、谎报病情,不带病上学。
2.个人防护
提醒孩子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上下学尽量选择步行或私家车接送,步行不走人流多的地方;进入学校要主动配合学校进行体温检测;加强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
儿童常见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主要症状:
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
2.全身中*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
3.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注意:
在儿童中,流感病*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凡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麻疹疫苗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主要症状:
1.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
2.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3.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
4.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注意:
麻疹患儿可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少数合并心脏损害,如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等症状,应警惕麻疹脑炎。
手足口病
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1.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3.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
4.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注意:
当患儿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警惕为重症患儿,医院就诊:持续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肢体无力、急性偏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发绀、出冷汗。
春季传染病
预防温馨提示
1.预防接种:计划性预防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方式,疫苗是阻击各种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2.科学穿衣: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3.开窗通风: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4.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5.坚持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6.平衡营养: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7.保证睡眠: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新学期开始了!
希望孩子们都拥有棒棒的身体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