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下列关于事业单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业单位不属于单位犯罪的主体
B.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趋势为市场化
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专项培训
D.一般的机关、事业单位均可发公告
↓↓↓
↓↓↓
正确答案:C本题属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题目。
A项,我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事业单位属于单位犯罪的主体。故错误,排除;
B项,事业单位具有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等特点,市场化、以盈利为目的并非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趋势。故错误,排除;
C项,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故正确,当选;
D项,根据《**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公告的制发机关级别较高,一般的机关、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需要制发公告。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A.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
B.企业经理的工资
C.购买原材料的费用
D.房屋的租金
↓↓↓
↓↓↓
正确答案:C本题属于其他(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题目。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比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反,变动成本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及电力消耗费用和工人工资等。
A项,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属于固定成本,故错误,排除;
B项,企业经理作为管理人员,其工资属于固定成本,故错误,排除;
C项,购买原材料的费用属于变动成本,故正确,当选;
D项,房屋的租金属于固定成本,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3、(单选题)下列关于常见疾病、疫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糖尿病人常多饮、多食、疲乏无力
B.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依靠空气传播
C.“百白破”疫苗是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混合疫苗
D.手癣因真菌感染而导致
↓↓↓
↓↓↓
正确答案:B本题属于生物医学题目。
A项,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Ⅰ型糖尿病。(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故正确,排除;
B项,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血液传染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流行性乙型脑炎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等表现,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故错误,当选;
C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故正确,排除;
D项,手癣是指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属于真菌性皮肤病。故正确,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4、(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学上肝细胞被誉为“万用细胞”
B.白细胞属于无色无核的血细胞
C.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磷脂、糖蛋白、糖脂、蛋白质
D.细胞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正确答案:C本题属于生物医学题目。
A项,干细胞被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故错误,排除;
B项,白细胞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故错误,排除;
C项,细胞膜是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质。故正确,当选;
D项,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其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5、(单选题)有人说:追求艺术是一个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过程。艺术作品到最后都不是完成的,而是放弃的。如果不懂得放弃,那么一位艺术家一生就可能只有一件作品。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相对性,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认识具有能动性,做事情要把握好适度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
正确答案:C本题属于认识论题目。
①项,“追求艺术是一个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说明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正确,当选;
②项,认识具有相对性,前半句表述正确,人类的认识只是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下的认识,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深化和检验;后半句,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述错误,真理是客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总结,具有客观性,不是主观的。故错误,排除。
③项,认识具有有限性,前半句正确,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时代,认识是相对有限的;后半句: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表述错误。真理具有绝对性,在一定条件下既然是真理,那在这特定的条件下就不可能包含谬误。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真理具有相对性,突破了特定的条件、范围,真理有可能转化为谬误,但相对性本身不是谬误。故错误,排除;
④项,“如果不懂得放弃,那么一位艺术家一生就可能只有一件作品”,这说明艺术创作也需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把握好边界,也不要过于在一件作品上执着太多的时间,这样才可以有源源不竭的力量去创作更多的作品。同时,适当的主动放弃,也体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具有能动性。故正确,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6、(单选题)下列有关竹林七贤,描述正确的是()。
A.阮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
B.荣启期虽然不是竹林七贤,但也是魏晋时期着名隐士
C.刘伶嗜酒不羁、放浪形骸,被称为“醉侯”
D.嵇康沉默寡言,却常用眼睛当道具,能为“青白眼”
↓↓↓
↓↓↓
正确答案:C本题属于中国历史题目。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A项,阮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是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故错误,排除;
B项,荣启期是春秋时期隐士,在壁画砖《竹林七贤和荣启期》中,把他和后来的竹林七贤画在了一起。画面上,荣启期在树荫下席地而坐,鼓琴高歌。故错误,排除;
C项,刘伶嗜酒不羁、放浪形骸,被称为“醉侯”,而且喜欢一丝不挂地“宅”在家里。一次客人进屋找他,他赤裸坦诚相待,客人讥讽他,他就傲然地说:“天地是我的房屋,居室是我的衣裤,你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故正确,当选;
D项,采用“青白眼”看人的是阮籍。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7、(单选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关于合议庭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C.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D.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
↓↓↓
正确答案:D本题属于刑事诉讼法题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因此,选择D选项。
8、(单选题)以下有关管理学定律和启示,对应错误的是()。
A.手表定律——制定出的目标一定要明确
B.帕金森定律——行*组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C.金鱼缸效应——极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
D.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
↓↓↓
↓↓↓
正确答案:B本题属于其他(管理学基本原理)题目。
A项,手表定律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地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也就是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故正确,排除;
B项,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源于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管理中,行*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故错误,当选;
C项,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金鱼缸效应”也可以说是“透明效应”。它是一种比喻,也就是极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故正确,排除;
D项,“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的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跳蚤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作为人类,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尤其是管理者,不要给自己设限。故正确,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9、(单选题)下列关于*地理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B.*境内共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14个世居民族
C.昆仑山是南北疆的分界线
D.按逆时针方向,*与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相接
↓↓↓
↓↓↓
正确答案:A本题属于国情题目。
A项,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故正确,当选;
B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故错误,排除;
C项,一般而言,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盆地则被称为东疆。故错误,排除;
D项,按逆时针方向,*与西藏、青海、甘肃等省、自治区相接,从地图上看,*与内蒙古是不接壤的,甘肃省位于两省之间。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10、(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与“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同属于一个哲学流派的是()。
A.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B.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C.天下无心外之物
D.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
↓↓↓
正确答案:B本题属于哲学概述题目。
“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出自明清之际王夫之的《周易外传》,器是指具体的事物,道是指抽象的一般道理、一般原则,意思是抽象的道理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没有具体事物也就没有抽象的道理。他认为具体的事物是世界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A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道”没有固定的物质实体,呈现恍恍惚惚的状态,将世界本原归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错误,排除;
B项,“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出自东汉王充的《论衡·自然》,意思是万物是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的,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王充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正确,当选;
C项,“天下无心外之物”出自明代王阳明的《传习录》,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认为人的“心”决定万事万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错误,排除;
D项,“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出自战国庄子的《庄子·知北游》,原文为“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万物以形相生”,庄子把虚无的“道”说成世界的本源,认为精神由道产生,形体由精神产生,精神比形体更根本,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