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随着天气转暖,流感虽然仍然见得到,都终归是越来越少了。
进入5月,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又要粉末登场了。在北方地区,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还处于萌芽阶段,门诊中还不是特别多见,但山东、江浙地带已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很多家长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都不陌生了。随着对疾病的了解,大家也不像最初那么恐惧了。
就像流感一样,每年的流感的临床特征并不完全相同,手足口病、疱症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也不会一成不变。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同样的疾病会有相差很大的临床表现呢?
最常见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红疹和溃疡,有的患儿在臀部皮肤也可看到红疹。下图为比较典型的手、足、口皮疹。
最常见的手足口病病程特点是:发烧半天至一天(一般发热温度不高,有的根本不发烧),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皮疹持续3~5天自行消退,皮疹一般不疼不痒,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
较少并发心肌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极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这种最常见的、在临床占比最大的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16型引起。
皮疹较弥漫的手足口病
除了上面讲的临床最常见的这一型手足口病,在临床中还会见到呈现高热、皮疹密集的手足口病患儿。
这些患儿常常表现为发热热度高,发热时间长,皮疹不局限于手、足、口,躯干、四肢都可出现较密集的充血性皮疹,有的皮疹非常痒。临床上可能与猩红热或服药后过敏相混淆,需要医生鉴别诊断。
有些皮疹会融合,出现疱疹、破溃、结痂并伴有脱皮。
这种类型的手足口病患儿恢复期容易出现指(趾)端脱皮,约20%左右患儿在恢复期病程2–4周后会出现脱甲病(指甲脱落)。
虽然这种类型的手足口病发热高,发热时间长,皮疹多,病情显得比较严重,但一般不累及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不多。
这种类型的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6型引起。
危重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中,有极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危重型手足口病大都由肠道病*71(EV71)型引起。EV71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极高的感染性,所以EV71引起的手足口易合并脑炎及其他合并症,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但EV71所导致的手足口病在总发病中很少,当然,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并不都是危重型的。
小结
虽然都是手足口病,但由于导致手足口的病*以及病*亚型不同,所以临床表现呈现很大的不一样,轻的可以很轻(居多),重的也可以很重。
一般轻型的手足口病可以不需要什么治疗,在家好好休息等待病情恢复就可以了。但需要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