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春暖花开,疱疹性咽峡炎悄悄到访
TUhjnbcbe - 2021/3/28 8:37:00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31540.html

花儿开了,柳叶儿绿了,风儿暖了,草儿青了,春和日丽,外出游玩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可惜,不能去!宝宝病了,发高烧,流哈喇子,不吃饭,不喝水,整天哭哭啼啼,日夜难安,唉!哀家命苦啊!宝宝好委屈!

谁能告诉哀家,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东东?害的我儿如此凄惨?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A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肠道病*71型(Enterovirus-A71,EV-A71)。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d,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药物辅助治疗缓解口痛症状。病程一般4~6d,预后良好。

先容哀家喘口气,总算放心了,预后良好。

1.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2.传染性:

潜伏期为3~5d。疾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病程第1周病*检出阳性率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呼吸道排出病*一般持续1~3周,粪便持续排出病*可长达2~3个月,感染后持续排*也易造成病*广泛传播。

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肠道病*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肠道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4.易感人群:

人对肠道病*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1~6岁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儿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而导致重复的感染发病[2]。

那哀家如何能知道我儿得了咽峡炎呢?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2~4d,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9]。

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哎呀呀,这么厉害!哀家怕怕啊!怎么办呢?

(一)一般治疗

1.护理方法: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4)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5)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6)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7)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2.对症治疗:

(1)控制高热,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等,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等药物降温。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h,24h不超过4次。(2)止惊治疗,发生高热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治疗,可首选咪达唑仑缓慢静脉注射,0.1~0.3mg/(kg·次),体重40kg者不超过5mg/次"40kg者,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次,在无静脉通路时可选择米达唑仑肌肉注射;苯巴比妥肌肉注射,10mg/(kg·次);地西泮缓慢静脉注射,0.3~0.5mg/(kg·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次,注射速度1~2mg/min。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

(2)因为口腔疼痛不能进食进水,造成脱水(尿少,皮肤干燥、哭不出泪等),需要输液治疗。

(二)病因治疗

尚无特效抗肠道病*药物。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此类药物是抗DNA病*药物,对RNA病*无效,因此,此类药物不应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病例病初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升高;建议次日复查以上指标,若明显下降或正常,无细菌感染的依据,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1.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NF-α):

INF-α喷雾或雾化有一定疗效:INF-α是皮肤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关键调节因子[15],黏膜给药可发挥局部抗病*和免疫调节作用。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IFN-α2b喷雾剂:万U/d,每1~2小时1次,疗程3~4d。也可使用INF-α雾化吸入:2~4μg/(kg·次)或20万~40万U/(kg·次),1~2次/d,疗程3~4d。

2.利巴韦林:

不常规推荐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10~15mg/(kg·d)早期使用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若使用利巴韦林应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暖花开,疱疹性咽峡炎悄悄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