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病*疫苗后多久可以献血?
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版)》里规定:接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类*素注射者无病症或不良反应出现者,暂缓至接受疫苗24小时后献血。此外,如果注射疫苗涉及到多针次,比如灭活疫苗,在第一针接种完24小时后就可以献血了,第二针也是一样依此类推。但据从中国生物获悉,新冠疫苗虽为灭活疫苗,但因其特殊性,根据国家卫健委于年11月13日印发的《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通知中:对于曾接受流感或新冠病*疫苗接种的献血者,建议暂缓献血,暂缓时间为相关情况结束后至少28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获批使用的疫苗均为2次接种,两针期间间隔14-28天,即从接种第一针疫苗开始,到第二针结束后28天才能献血。也就是说,从接种疫苗开始,至少14+28即42天,至多28+28即56天,不能献血。新冠疫苗开始大规模集体接种,间隔期那么长,临床用血该如何保障?
A:接种新冠疫苗后,间隔期较长,如果大规模集体接种新冠疫苗,也就意味着,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献血人数锐减。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错峰接种,或者接种疫苗之前先去献血。从献血到接种疫苗,这中间又需要隔上多久呢?
A: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疫苗接种问答中,没有献血方面明确的接种禁忌。一般情况下献血对于疫苗的接种是没有影响的,一般建议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过多使用献血的胳膊。除了接种新冠病*疫苗外,打完疫苗后献血需要有间隔期呢?
A: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版)》献血者健康征询中,就有免疫接种或者接受生物制品治疗后献血的规定,提及了三大类情况。第一类,无暴露史的预防接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接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类*素注射者,无病症或不良反应出现者暂缓至接受疫苗24小时后献血。此类疫苗包括:伤寒疫苗、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流感全病*灭活疫苗等。其中,我们常提及的HPV疫苗属于重组疫苗,接种疫苗的24小时后即可献血。另一种是针对接受减*活疫苗接种者。其中,接受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等活疫苗后,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二周后方可献血。接种风疹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乙型脑炎等减*活疫苗后,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四周后方可献血。第二类,有暴露史的预防接种。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是相对而言的。如被动物咬伤后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者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第三类,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者。其中,接受破伤风抗*素、抗狂犬病血清等抗*素及免疫血清注射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四周后方可献血。接受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者,一年后方可献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情况下,身体出现哪些情况时,不建议献血呢?
A:根据《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其中对于献血者招募,增加了以下条款:补充征询内容中,如献血者出现过下列情况中任何一种,建议暂缓献血,暂缓时间为相关情况结束后至少28天:1、本人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2、曾经密切接触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或患者;3、曾经与新冠病*感染者,或聚集性发病人群有接触或流行病学关联史;4、近期有境外或者高风险区居住史。资料来源于网络了解更多内容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