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
我的爱人我的宝,不离不弃携手到老
家住奉贤区奉城镇洪北村七组的盛雪良是位退休教师,年夏天起,他无怨无悔精心服侍着因患病*性脑膜炎后遗症而卧床不起的病妻顾妙娟。36年来,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真正内涵;36年来,他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他用责任与大爱谱写了一个平常人的不平凡故事,他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病魔降临,幸福家庭遭遇磨难
年春,盛雪良与邻村比他大两岁的姑娘顾妙娟结婚成了家,当时盛还在上初中,婚后二人生活美满,是妻子支持他一直继续上完中等师范学校,直至年参加工作。两个孩子的降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温馨和幸福,其间,她自己在家参加生产队劳动,做家务带孩子,其艰辛程度也可想而知。
随着儿女们的长大,家庭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然而平淡幸福的生活没有延续太长。年8月,灾难突然降临。这一年,才43岁的顾妙娟得了场怪病,医院住院一周却诊断不岀患的是什么病,院方要求家属医院医治。医院的路上顾妙娟已几经昏迷不醒,医院主治医生一时也无法确诊,虽经全力抢救病情得到控制,但仍一直昏迷不醒,仅靠灌输半流质食物维持生命。在上海医院住院期间,顾妙娟医院陪护,医院食堂用餐,只买粥、饭而从不买菜,仅用家里带来的几坛子腌榨莱下饭。医治三月后,医生断言,该病人以后不是瘫痪就是植物人,岀院时病妻瘦得只剩皮包骨,体重不足50斤。盛雪良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还不够交医疔疗费,大队干部看到他家困境也特例借钱给他支付出院费用。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那一刻盛雪良真的懵了。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悉心照顾病妻,尽管妻子讲话口齿不清,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但他从无抱怨。那一年,他们的大女儿才20岁,儿子还不到16岁。出院后盛雪良便开始骑自行车带着病妻四处求医,可惜都无功而返。看着躺在床上骨瘦如柴的病妻,想着快要长大成家的两个孩子,盛雪良咬着牙告诫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一定不能让孩子没有妈”。这个信念支撑着他担当起全家生活的重担。此时,学校领导看到盛老师家庭如此艰难,也十分同情和照顾他,原本准备将他调到离家七八公里外的东港小学任教导主任,后来只得由盛雪良选择在离家最近的洪西小学任教。
悉心照顾,患难之中尽显真情
妻子瘫痪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盛雪良一个人身上。从此,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盛雪良还在忙着收拾家务;当别人睡眼朦胧的醒来时,盛雪良早已为妻子烧好了饭菜。为了让妻子好受点,盛雪良每天坚持为妻子擦洗身子,每次擦洗后都会为她换上干净衣服。妻子每一次大小便之后都及时清洗,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就为她翻一次身,那时他每天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妻子长期瘫痪会造成肌肉僵硬和萎缩,盛雪良觉得脑部发病的人一定要坚持康复训炼,于是他就买有关书籍学习按摩,一有空就陪着妻子让她靠墙站立进行康复性锻炼,帮她按摩,坚持骑自行车每周两次去10多公里外的大团、海潮等地去针灸医疗。冬天背她晒太阳,夏天让她坐着轮椅推着去乘凉,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多后,竟岀现了奇迹,顾妙娟的手脚似乎有了些知觉,并逐渐也有了点力气,又慢慢地可以自己吃饭,下床大小便。但好景不长,老毛病又复发了,顾妙娟在生大女儿时所患哮喘病让她咳嗽哮喘得根本无法休息,当时常听到农村广播节目里播岀青村卫生院医生徐根尧,专治哮喘老慢支的广告,为了让妻子去治病,盛雪良专门购买一辆小木兰带病妻前往青村卫生院请徐根尧医治哮喘老慢支,第一年连续医治30多次;第二年又去了20多次,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一晃10多年过去了,顾妙娟开始能能撑着半高凳独自行走,从起初的数十步到后来的几百步,常在宅基周围机耕路上,撑着凳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身体也逐渐开始硬朗起来。妻子因长期生病脾气有点暴躁,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跟他发脾气,但盛雪良都会耐心跟她解释,从未讲过一句顶撞话。有一次,当盛雪良把她背到娘家走亲戚时,娘家人全被盛雪良的真诚耐心所感动,有这么好的女婿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呀!顾妙娟逢人就说“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遇到了这样一位好丈夫,要没有他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两个孩子也从小就十分懂事,看到母亲病成这样,也时常帮助照料护理。成家后也常常带着第三代前来探望,总是买些母亲喜欢吃的水果、鱼虾等食品,让老人分享天伦之乐。
不离不弃,谱写人间爱的赞歌
36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盛雪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诉说着艰辛、满头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每天为妻子做饭煎药,端屎端尿,擦身洗换。36年不离不弃,盛雪良照顾瘫痪妻子的事迹,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位村民。
最美半边天,你的女性家园官方ia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