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一个孩子天真的笑容是这世上最能感染人的画面之一,我们的记者就认识一位年仅5岁半的小女孩,大家都被她天真无邪的笑容给感染,不过,这位小女孩在2岁时,做了脑部手术,在艰辛的康复路上,她一次次地创造“奇迹”,让不少人为之敬佩!
眼前的小女孩叫小宁,今年5周岁半,正在上幼儿园小班。跟小宁相处一会你可能会发现,小宁长得白白胖胖,笑起来肉嘟嘟的可爱极了,不过走起路来却有些不太协调,头上还戴着粉色的防护帽。
据小宁的妈妈陈女士说,小宁在两岁三个月的时候得了罕见的脑炎,导致她走路不协调,她头上戴的防护帽是怕她踢到东西时摔跤,帽子能起到保护她头部的作用。
小宁的母亲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们是大埔县人,如今租住在梅城。原本小宁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可没想到小宁在2岁那年患了一场病,一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并在广州做了左脑切除手术,术后一年,小宁到梅州市残联做康复训练,刚开始,小宁还不会走路,现在进步很大,这里的老师对她也很关心。
看着可以自主走动的小宁,做为妈妈的陈女士颇感欣慰,小宁刚来进行免费的康复训练时,因生病的缘故,脾气不小,动不动就哭闹,所幸在康复中心老师的帮助以及小宁自身的努力下,小宁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天天在进步。见记者前来,小宁还给记者跳起了舞!
小宁的妈妈陈女士:
小宁去年9月份上幼儿园,一般上午去幼儿园,下午就到康复中心做训练,都是我带她去的。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孩子进步,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她康复。她上了幼儿园后,我觉得她懂事很多,有时还会说,妈妈你辛苦了。
看着如此懂事可爱的小宁,一直陪着她康复训练的周老师告诉记者,日复一日枯燥、重复的康复训练对于残疾儿童及其家长们来说,都是一大考验,看着处于偏瘫恢复期的小宁,乖巧懂事,能唱歌,会跳舞,周老师想到了“奇迹”二字。
小宁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康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和坚持,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小宁以后能够生活自理。
除了小宁,在市残联康复中心功能训练室,还有多名听障、脑瘫患儿。老师、家长一遍一遍教,一遍又一遍地做示范,虽然过程很艰辛,但看着他们进步时的天真笑容,家长们似乎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周老师: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