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貌似结核性脑膜脑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病3例临
TUhjnbcbe - 2021/1/4 12:51:00
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食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国家、太平洋岛屿、日本、我国台湾省,国内大陆十分罕见,东北地区从未见报道。我院收治的貌似结核性脑膜脑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病3例,报告如下

1病历简介

例1:男,46岁。单位及住址为辽宁盘锦东郭苇埸。年9月2日入院。入院前1周自觉头晕,周身不适,认为感冒曾静脉输注青霉素,症状无好转。4天后晨起出现剧烈全头痛,呈持续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精神萎糜不振、多眠、言语减少。既往健康,其女儿患过结核病。

查体:T36.4℃、P72次/min、BP/90mmHg(19/12kPa)。神经系统检查患者呈嗜睡状,精神萎糜,对答合理。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病理征(-)。颈软,双克氏征(±)。

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头颅CT扫描、脑电图、心电图、胸部X线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沉20mm/h。耳血常规:WBC8.6×/L,S0.71,L0.28,Hb14.3g/L,BPC×/L。

入院当日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脑脊液压力mmH2O,细胞数×/L,淋巴细胞0.8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20,蛋白0.5g/L,糖3.5mmol/L,氯化物mmol/L,未查到隐球菌及抗酸杆菌。疑病*感染,给予激素、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头痛有所缓解,但仍有精神症状。9月8日再次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脑压mmH2O,细胞数×/L,淋巴细胞0.6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32,蛋白1.45g/L,糖2.8mmol/L,氯化物.7mmol/L,未找到隐球菌及抗酸杆菌。考虑不除外结核性脑膜脑炎转出院。

追踪患者9月10日又一次腰穿送中国医大脑脊液检验,镜下及肉眼均见到广州管圆线虫之幼虫。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例2:男,38岁。单位及住址为辽宁盘锦东郭苇场。以发热咳嗽1周,头痛1天为主诉,于年9月3日入院。平素健康,发热时曾测体温37.9℃。为剧烈全头痛,恶心未吐。

查体:T36.5℃,P72次/min,BP/75mmHg。内科理诊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入院后拒绝腰穿,按脑炎给予激素治疗,头痛稍有好转。因病情缓解不明显,于9月8日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脑压90mmH2O(输完甘露醇后1小时)。细胞数×/L,淋巴细胞0.44,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核0.56,蛋白0.87g/L,糖2.5mmol/L,氯化物.2mmol/L,未查到隐球菌及抗酸杆菌。

入院当时头颅CT扫描,脑电图、心电图、肝、肾功能正常。耳血常规WBC9.5×/L,S65.7%,L34.3%,Hb16.7g/L,BPC×/L。疑结核性脑膜脑炎转出院,追踪患者于中国医大检验脑脊液镜下查到广州管圆线虫病原体。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例3:男,40岁。单位及住址为辽宁盘锦东郭苇场。年9月3日入院,头痛、咳嗽10天,按感冒治疗不见好转,头痛剧烈难忍4天,恶心未吐,伴有低热T37.5℃,既住健康。

查体:T36.8℃,P68次/min,BP/90mmHg。心肺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精神萎糜,右侧Chaddock(+),颈强(-),双克氏征(+)。实验室检查:入院当时头颅CT、脑电图、心电图、肝、肾功能正常。耳血常规:WBC7.8×/L,S41.5%,L58.5%,Hb15g/L,CT20.5×/L。

入院后即行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脑压mmH2O,细胞数×/L,L0.80,S0.20,蛋白0.9g/L,糖2.6mmol/L,氯化物.1mmol/L。未查到隐球菌及抗酸杆菌。疑结核性脑膜脑炎转院。追踪患者于中国医大腰穿脑脊液未发现其病原体,但仍疑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2讨论

本组3例患者发病前有生食河蟹史,3人同时进餐,几乎同时发病入院,而且临床表现相似,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热、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2例于脑脊液中检到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体,其中1例于脑脊液中肉眼观察到幼虫。故符合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

自年我国著名学者陈心陶教授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原体以来,迄今为止我国见于正式报道极少[1],分布在广东、香港、温州等南方地区。由于多数临床医师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对此缺乏认识,因此本病可能被误诊或漏诊,本组病例说明了这种情况。

本病主要误诊的原因:

①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内陆罕见,尤其在东北地区尚未见报道,因此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故警惕性不高。

②忽视本病流行病学资料的询问调查,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我国大陆许多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同台湾、香港地区相似,故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基础,特别是盘锦、锦州地区也为沿海城市,人们有生食虾、蟹、螺类、蔬菜、瓜果的习惯。该地区可能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应引起高度重视。

③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轻重不一,无特异性。虽然本组3例头痛剧烈但阳性体征少、脑膜刺激征不突出,加上头颅CT扫描、脑电图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仅轻、中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高,糖和氯化物偏低,1例尚有结核接触史,脑脊液检验结果与结核感染极为相似,故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

只是在了解到3人接触密切,同时进餐,同时发病,又同样的症状才引起我们重视。

④本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是以血常规、脑脊液嗜酸细胞增多为主,但早期不一定增高。本组3例未反映出这点,可能与我们对该病不认识,检查者没引起注意有关。

⑤本病确诊最有力的依据是病原学检查,但有报道病原学检出率极低,仅为2.5%~10.0%[2],无疑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本组3例中有2例于脑脊液中查到病原体,否则很难确诊。有人认为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故本地区应开展临床血清学特异抗体的检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警惕性,重视流行病学的调查。因此对不明原因剧烈头痛应及时反复、仔细询问病史、检查血象、脑脊液,以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 王小同,*汉津,应斌宇,等.广州管圆线虫病五例误诊分析.临床误诊误治杂志,,12(3):- 

[2] 秦九芝.血管圆线虫病.见: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文献出处:侯凤英,马维艳,闵连秋,刘学文,张静波,方伟,赵佩霞.貌似结核性脑膜脑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病3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10):32-3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貌似结核性脑膜脑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病3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