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疫苗后为什么会发烧?会影响宝宝健康吗?家长要如何应对?
有很多的宝宝在打完疫苗以后,都会出现一些身体的不适,即疫苗的“一般反应”。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疫苗其实是将细菌、病毒等经过人工减毒、灭活制作而成的,接种疫苗就是一个模拟感染的过程。
疫苗相当于微弱的病原体,通过口服或注射进入人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识别病原体并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今后再遇到同类病原体,身体就会自动启动防御功能。
短暂低烧是正常的。一般疫苗引起的发热不会超过两天。家长先不必紧张,绝大多数接种反应都是轻微的,对身体并不会产生长远的、严重的损害。
接种后哪些情况是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
发热超过38.5℃;
全身出疹(包括荨麻疹);
接种部位大范围水肿;
发热持续不退,特别是3月龄以下或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
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抽搐等症状;
伴有严重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
出现以上情况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医院就诊治疗。
这些情况宝宝暂不宜接种:
预防接种能有效提高儿童免疫力、抵抗疾病,但如果正赶上宝宝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暂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家长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个性化安排。
接种当天,宝宝腋下体温超过37.8℃;
宝宝出现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贫血等;
宝宝正在腹泻;
宝宝近期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
宝宝是过敏体质或患哮喘、荨麻疹,且处于过敏发作期;
宝宝患严重皮炎或有皮肤感染、湿疹;
宝宝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
宝宝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
宝宝有脑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炎后遗症、癫痫;
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的儿童;
宝宝防御机能不健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
为了更好的守护宝宝健康成长,宝爸宝妈要理性的看待疫苗。要知道,患上这些本来可以预防的疾病远远比接种疫苗更危险。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