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冬天气温降低,冬季的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尤其是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幼儿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
在这里,幼儿园需要与您家园携手,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冬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流感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感染流感病毒,会怎么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流感的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C,可能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怎么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式。生活中做好防御措施,也能减少流感侵袭。
1、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
冬季较为干燥,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咳嗽和打喷嚏等喷出的飞沫可以飞到很远,以致流感病毒乘势扩散。而高温多湿的环境可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高温环境可通过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获得。室内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加湿,加湿器每隔1天清理1次。
2、勤洗手,打喷嚏要遮住口鼻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患。部分地区在10~11月会出现小高峰。
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数患儿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还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从而导致死亡。
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会怎么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手足口病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发热1-2天后在患儿的口腔、手、足、臀部会出现米粒或*豆样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首先是要接种相关疫苗。
此外,保持卫生是关键: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三、诺如病毒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毒爆发高峰期,可通过手、口、粪便甚至飞沫传播,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感染诺如病毒,会怎么样?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年01月06日发布的《关于“诺如病毒”的风险解析》,感染诺如病毒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怎么预防诺如病毒?最有效的办法是:讲卫生!
1、食物
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5℃以下,或60℃以上)、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2、洗手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3、远离传染源
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四、肺炎冬季肺炎也较高发,肺炎目前还没有被纳入传染病,但有些肺炎是可以传染的。比如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
深秋时节,天气日渐寒冷
逐渐进入
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胃肠炎、水痘
高发季
一、新冠肺炎
截至11月4日,全球新冠肺炎病例超万,国内外疫情此起彼伏,仍应做好防护。
保持个人卫生,配合各地防控策略,入境人员在健康随访期不参加聚集活动,尽量避免前往密闭公共场所;冷鲜冷冻产品的购买和烹饪过程注意防护,煮熟后食用更安全。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秋季天气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加大,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部分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引起重症甚至死亡。
防病措施
1.保持良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在流动水下洗手,持续至少20秒;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
3.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必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
4.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停课或离开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医。
5.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每年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可减少接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老年人、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学生等应尽可能去接种流感疫苗。
三、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能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毒,主要通过水、食物和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
健康人因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摄入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产生的气溶胶而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
感染后大约12~48小时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恶心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防病措施
1.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2.食品卫生:做好食物的保鲜、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食用生蔬菜和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贝类海水产品则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3.饮水卫生:确保水源的安全,不喝生水;桶装水的选用应符合卫生标准。
4.隔离治疗或休息:患者在出现了呕吐或者腹泻等症状时,不要坚持带病上班或上学,特别学生、教师和食品从业人员。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以皮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该病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易引起暴发。以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近期不少学校、托幼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报告水痘聚集性疫情。
水痘起病较急,前驱期有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见,可以据此与手足口病相鉴别;可继发细菌感染、肺炎、脑炎、肝炎等并发症。
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防病措施
1.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主要接种对象是12月龄及以上的水痘易感者,一般接种2周左右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2.开展监测,加强晨午检,幼儿园和学校发现可疑患儿要立即采取隔离、就诊、用品消毒等措施。明确隔离期应截至病人水痘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3.教职员工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4.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品(水杯、毛巾等)、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卫生间等进行消毒。
5.宣传教育;利用广播、板报、画廊等多种形式宣传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