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
预防“手足口”病
健
康
入
园
快
乐
成
长
秋冬已至,孩子手足口病仍会发生。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防止病从口入?让我们一起学习手足口病知识,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通过密切接触的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臀部及口腔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伴随发热。有的孩子仅有疱疹性咽峡炎,有的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本病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且容易在托幼机构里引起流行。
二.表现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的表现
01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0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传播途径
01
传染源方面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02
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三.秋冬季幼儿手足口病的预防
01
家长宣传
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出现发热、出皮疹等症状,就不要送入学校或幼儿园,医院就诊。如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直至痊愈或明确无传染性后方可入学。
02
加强晨检
加强晨检,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立医院就诊。
03
隔离就诊
对入园(入托)、入学的孩子加强全日健康观察,一旦发现在校孩子发热、出皮疹,应立即与其他学生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医院就诊。
04
消毒观察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其所在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儿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孩子与其他班级孩子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宜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
05
卫生习惯
加强幼儿、教师手部的清洗消毒,教室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济南市历城区银丰唐郡幼儿园
蒙以养正
礼以育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