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预防为主,防控在先,秋冬季传染病小贴士来
TUhjnbcbe - 2020/11/29 12:10:00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冬季来临

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

面对诸多不可控因素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

要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现在快随小编的步伐

一起去看看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叭~

??????

秋冬季传染病知识普及

诺如病毒

1、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不同基因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2、传播途径:

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3、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少数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4、治疗方法:

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不需服用抗生素,应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补充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能帮助患者平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呕吐或腹泻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5、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用流动水洗手。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

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播途经:

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提高警惕。

3、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C,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4、治疗方法:

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出门佩戴好口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高温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服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每日一次,使用7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佩戴口罩。

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2、传播途经:

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3、临床特征:

以发热、腮腺和(或)舌下腺肿胀及触痛为特征,可引发脑炎、脑膜炎、听力损失、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通常病人腮腺肿大前1周到肿大后9天均有传染性。在腮腺发生肿胀时,传染性最强。

4、治疗方法:

一旦出现腮腺或舌下腺肿大症状,应及时就诊、隔离治疗;发现疑似风疹病例者,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避免传染给他人。

5、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腮的最有效手段,对未患过流腮、未接种过疫苗的人,应及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尽量使居住场所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环境整洁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

1、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2、传播途经: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3、临床特征:

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4、治疗方法:

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浓度的碘酒或75%浓度的酒精涂擦伤口,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5、预防措施:

◇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灭鼠、防鼠:这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刻不容缓

希望通过小编的普及

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

了解秋冬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增强卫生健康意识

提高预防能力哟~

资料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图片来源

网络

整理编辑

基础教育学院新媒体中心郑丹儿

初审

陈馨薏

终审

冯起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防为主,防控在先,秋冬季传染病小贴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