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有位30歲男子感染新冠肺炎沒出現發燒、咳嗽和胸痛等典型呼吸道症狀,反而出現說話和行走困難等小腦功能失調症狀,引起科學家關注。德州聖安東尼奧的醫生最初看到患者嘔吐、說話含糊不清且走路不穩,讓他一度以為患者中風。醫生檢查過患者腦部後,發現並未出血,但X光顯示其肺部有輕微發炎。最後進行病毒核酸檢測(PCR)後才確認患者染疫。醫生表示,男子住院10天期間沒出現任何呼吸道症狀。雖然患者經過治療後神經系統狀況日益改善,但出院依舊無法獨自行走。
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學者波弗羅和奧爾巴赫9日在「急診醫學期刊」發表研究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通報新冠病毒在沒有引發呼吸道症狀的情況下,成為引起急性病毒性小腦炎的病因。」中國大陸醫生曾警告,新冠病毒可能破壞腦部。今年4月一項研究指出,最先發現疫情的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意識受損、癲癇發作、失去嗅覺和味覺、神經疼痛等神經系統相關疾病。世界其他地區部分患者就算出院,也出現「腦霧」長達數月,但他們多數是年長者。
為治療染疫患者病情好轉後,出現記憶力差、呼吸困難或抑鬱等後遺症,西奈山醫院(MountSinaiHospital)數月前組建新冠癒後中心,為這些患者提供長期治療;隨著需要癒後治療患者不斷增加,該院加派人手服務患者,但仍「一位難求」,一名長者甚至稱,她要等六個月才能預約治療。西奈山醫院新冠癒後中心的主任、陳子健醫生表示,雖然他的團隊知道很難在短時間內縮短患者預約的時間,但他們已與院方領導溝通,告知部門面臨的困境,院方也配合解決問題;他說,已有來自不同部門的註冊護士與醫生助理加入他的團隊,幫助更多患者康復治療。
75歲的藝術家佩爾曼(FrancinePerlman)2月不幸染疫,咳嗽與胸痛消失後,她仍持續出現頭疼與虛弱等症狀,聽聞西奈山醫院有新冠癒後中心後,試圖預約,但上周打電話聯繫後,卻被告知下一個治療時間在年3月,竟然要等待近半年的時間,她只能無奈的回應對方,「好吧,我希望到時候我不需要這個服務了」。對此,陳子健感到震驚,他認為系統可能出現錯誤,並承諾佩爾曼無需等到明年3月就能入院治療,「我可以保證,她今年在11月或是12月中就可以開始癒後治療」。根據西奈山醫院介紹,新冠癒後中心旨在收集染疫患者癒後潛在健康問題,因此院方將優先治療有確診或有抗體報告的患者;但陳子健表示,這個規定尚有缺陷,鑒於疫情初期大量確診患者沒有檢測機會,他正幫助那些沒有陽性確診報告、在等待名單的患者能早日接受治療。
陳子健曾表示,重症與輕症染疫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後遺症,最常見的是呼吸困難,其次是胸部疼痛,還有大量患者在癒後出現神經性疾病,如常常犯睏、虛弱、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記憶力變差等問題;他說,一些患者後遺症可能持續多年,甚至終身,認為專家需要更多時間研究這一病毒。據新聞網站Gothamist報導,該中心目前有五位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初次預約的診斷,有25位以上專家提供轉診服務,自今年5月開放後,已接診多名確診或疑似染疫患者。医院关于新冠最新消息来自《世界日报》記者牟蘭
美單日近6萬確診引發冬季疫情隱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