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升高,
各种蚊虫叮咬而导致的疾病
也进入了高发期。
尤其是夏天到了,
户外活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有一种虫子一定要警惕——蜱虫。
在各地新闻报道中,
屡屡发生的蜱虫伤人事件,
使人们“谈蜱色变”,
好像这种虫子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新型魔鬼”。
为此,江西省卫健委发布相关提醒。
被蜱虫叮咬后会发热乏力甚至休克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虫子咬了,有个黄豆大小的血泡,仔细瞧瞧这个血泡呈不规则形状,且伴有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和腹泻,重则休克等症状,那么非常不幸,你可能被蜱虫叮了!”
江西省卫健委相关专家称,
蜱虫不是昆虫,
蜱虫其实是蜘蛛的亲戚,
它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的动物。
由于被蜱虫叮咬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情极为凶险,但是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专家解释称,
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
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
引起“蜱瘫痪症”(“蜱瘫”),
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
在传播疾病方面,
蜱虫的威力也不可小觑。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资料显示,蜱虫可以携带传播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所以,面对蜱虫一定要有预防意识。
蜱虫可携带多种疾病
要有预防意识
进入山地、林区等地时,戴上宽边帽,穿浅色、面料光滑的长衣长裤,扎紧裤腿袖管,不可穿凉鞋;
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及时检查领口、袖口、裤口等部位,避免蜱类入侵;
裸露的皮肤要涂抹安全的驱蚊驱虫产品,并及时补充,维持有效防护;
回家后,仔细检查孩子的衣物是否有蜱虫附着,并仔细检查孩子的身体是否有被叮咬痕迹。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宠物易被蜱虫寄生,要带宠物定期做驱虫护理,去野外回来后更要认真检查,以免将蜱虫带回家里。
如果被蜱虫叮咬
医院检查
由于蜱虫的嘴巴结构复杂,
上面长着倒刺,
进入肉中就能死死咬住,
一旦不恰当地拔除,
很可能将蜱虫的头留在肉中造成皮肤感染,
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同时还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
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专家提醒
万一市民们被蜱虫叮咬,要用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
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手抖;
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但是,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专家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携带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高烧不适等症状,一旦发现不对劲,应医院检查。
来源
南昌晚报
全媒体主力记者周野
编辑
付梦影
审定
金官
核发
李健军
领导说了,点个小花
南婉儿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