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城网
3人去世、已有多人中招……这种病正是高发期
近日,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天桥村的黄先生反映,包括他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因患上“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先后不治去世。另有1人正在接受治疗。
黄先生说,同村有老人此前同样因蜱虫病去世,包括黄先生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曾帮忙给逝者净身穿衣。接受治疗的患者曾来老人家探望,与其有过近距离接触。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通过蜱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传人。但有病毒学专家指出,总体来看,类似传播事件“较为少见”。
“去年村里有个老人被蜱虫咬死,但多人传染事件此前在我们村从未发生。”天桥村党支部书记徐书记表示,目前村里每天开展消杀工作,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信阳市疾控部门人员、潢川县级领导已分别前往当地了解情况。信阳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经向潢川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咨询后,对方称已了解该情况,近期将前往调查。
浙江多地曾报道
有市民被蜱虫咬伤
年3月,医院曾连着接诊两个病人,都是因为蜱虫。
54岁的张女士白天外出采茶叶被虫子咬了,晚上回到家感觉自己肚子上有点瘙痒,有异物感,一看,竟然是只蜱虫。
经检查,张阿姨的确是蜱虫咬伤,但全身情况还好,各项指标正常,也没有出现其他明显的症状。医生为她进行了伤口处理,医院治疗蛇虫咬伤的特色制剂——败毒合剂和相关外用中药驱虫协定方,同时叮嘱她半个月内如有发烧等情况,要及时来就诊。
年5月的一天,宁波上小学的龙龙和爸妈一起去爬山,玩得很开心。晚上回到家洗澡,他发现肚子上多了一个小虫子,趴着一动不动,感觉要钻到肉里去了,于是赶紧喊妈妈。龙龙的妈妈比较警觉,知道身上咬了虫子不能随便扯,医院。
“蜱虫咬住一个地方就不松口,我们给孩子的肚皮上打了一点麻药,一方面让虫子咬着的力量松弛,一方面也为孩子减少疼痛。”
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王慧告诉记者,麻药起效以后,医生用镊子把死死咬着龙龙的蜱虫完整地取了下来,然后对伤口进行了消毒,同时叮嘱龙龙妈妈,虽然虫子取下来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医院就诊。
年的7月,上虞21岁的小王(化名),一个月时间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大姨多脏器衰竭,自己也高烧不退。他们发病前都有相同的病症:发烧、腹泻、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骤降。
小王的外公,是一位河道淤泥清理工,他在清理淤泥边的草丛时,可能不小心被蜱虫咬到没注意,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而没有及时确诊治疗,不幸去世。小王的外婆,因为照顾外公,有亲密接触,也感染上了病毒。
什么是蜱虫?
小小蜱虫为何能致人死亡?
蜱虫的体型和跳蚤差不多大,尤其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脚趾间等。不吸血时,像干瘪绿豆般大小,细吸饱血液后,可达指甲盖大小,其携带的多种病原体感染人体,可引起局部损伤或部分蜱传疾病。
每年春夏季是蜱虫的活跃期,人被其叮咬后有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全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精神不振、厌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
作为一种寄生性、吸血性的节肢动物,蜱虫会传播很多疾病。最严重的当属森林脑炎,它一般在春夏季人和森林接触之后高发,严重时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频繁伴有发热、神经麻痹为主。最严重的会引起瘫痪,甚至呼吸衰竭、死亡。
医生:这种病毒
有人传人的风险
“这种病毒在野生动物身上多见,因此户外的草丛、灌木丛中的虫类,比如蜱虫、蚊虫、跳蚤等,常常成为病毒传播媒介。”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专家解释,蜱虫长期寄生在不同动物身上,当蜱虫携带了这种病毒后,叮咬了猪、牛、羊、猫、狗、鸡等宿主,这些家禽也就成为了中间宿主,但它们通常不会发病,当其他虫类从这些动物身上吸了血之后再叮咬了人体,就会把病毒传给人群。
除了虫叮咬,临床病例中还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患这种病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被蜱虫叮咬后如何正确处理?
如何预防蜱虫伤人?
被叮咬后该如何处理患处?
一图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