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死刑执行前,他们都哭了:自控,是我们必须补上的课
Kf03mXLrtdr - 2020/1/26 18:25:00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稀奇的话题:  死刑犯在死刑执行之前,会做些什么?  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我在真实纪录片《临刑会见》里,找到了答案。  丁瑜是一个普法节目的主持人。  4年间,她采访了226个死刑犯。  有穷凶极恶的杀人魔,有情绪失控而弑夫的女人......其中绝大部分罪犯之所以被判死刑,都是因为犯有:故意杀人罪。  在死刑犯被枪决的前几周、几天甚至几分钟,丁瑜会与囚犯进行交谈。  有人把这称之为“天使和野兽的对话”。  囚犯高平福刚被最高法院批准了死刑判决书。  他的犯罪动机并不罕见。因为前妻有了新男友,遂起杀心。  丁瑜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高平福说:  我前妻跟别人好了,我接受不了,所以我拿刀在她父母面前捅死了她,并放火烧了房子。  你知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当时没想那么多,她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我不能没有她。  丁瑜问:  你觉得这样就是爱吗?  囚犯只有沉默。  丁瑜了解到,高平福和前妻育有一个女儿。  在听到“女儿”二字,高平福低沉的情绪忽然激动起来,对着镜头说:  对不起女儿,爸爸让你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对不起......  那是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女孩。  本应该被家庭温暖所萦绕的孩子,却在短时间内,失去双亲,变成真正的孤儿。  丁瑜带着父亲的“忏悔”,找到了她。  那是一个脸上写满了自卑和自闭的不幸孩儿。  你爸爸有话和你说,我们录制了下来,你想看看吗?  女孩说:  想。  最令女孩无法承受的,莫过于父亲的行刑之日。  那天,在得知父亲被押赴刑场后,她一语未发,低着头,紧握着拳头——好像即将迎接死神的不是父亲,而是她自己。  丁瑜说:  几分钟,或者是半小时以后,或者数小时以后,她将会看到的,是父亲的一捧骨灰。  我想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幕,永远都不会忘记。也不知道一个小女孩,怎么样来承受这一切。  但是没有办法,她的父亲是一个罪人。  也许凶手挥刀刺向前妻的那一刻,杀死的不只是对方的生命,还有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希望。  令我印象最深的死刑犯,是一个弑夫凶手。  她叫吴艳艳。  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  因为长期被男人家暴,以及遭受家庭虐待,她心中积满了对丈夫的怨恨。  她开始预谋一场杀夫案。  终于在某一天,她手持刀刃,将丈夫活活捅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被命运逼到绝境的苦女人。  吴艳艳是因为不堪家暴,而对丈夫行凶,这必然罪不至死。  遗憾的是,尽管吴艳艳声称受到丈夫虐待,但无法提供有效证明。  案件经过审判后,她被宣判死刑,要求立即执行。  不过在中国,每一个死刑判决,最终都需要经过最高法院的复核,才能执行。  因为吴艳艳案件的疑点重重,最高法院要求重审此案。  最终,当地法院给出通牒:如果吴艳艳能获得受害者家属的原谅,那么就有可能改判,如果不能,则维持原判。  听到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吴艳艳双手控制不住地颤抖,嘴角不间断地发出痛苦的哀嚎。  是啊,当枪决真正来临时,谁不怕死,谁不想再与这尘世多一些交汇——哪怕只是苟且地活着。  人真是奇怪的生物——  活着时觉得了无生趣,而当生命即将戛然而止时,又对活着极具留恋与不舍。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  在调解时,吴艳艳案的受害者父母躺在椅子上,声泪俱下,嘴里不断重复着:  杀人偿命!杀人偿命呐!  而吴艳艳的母亲,一个不善表达的老妇人,噙着泪,跪在受害者家属面前,像个疯子似的,不断磕头。  母亲愿意用任何牺牲,去换取对方的原谅。因为那是女儿最后活着的可能。  而当吴艳艳通过摄影机看到母亲的整个求情过程时,她怦然跪倒在地,大声哭喊:  妈妈啊......  在母亲毫无尊严的跪求,和其倾尽所有的民事补偿下,终获得了受害者家属的原谅。  吴艳艳改判为死缓。  也就说,只要她狱中表现良好,她有生之年,还有可能为老母亲送终,还有可能再见一见,那未能享受到一丝母爱的女儿。  她的女儿被送进了“特殊孤儿院”。  在这座孤儿院里,孩子的父母要么是进了监狱,要么被执行了死刑。  这些孩子,每年都至少会被安排1~2次去与狱中的父母见面。  在狱中,有的孩子会帮妈妈擦掉眼泪。  有的妈妈会紧紧抱着她还来不及疼爱的孩子,咬着牙,悔不当初。  如果说监狱是由“后悔”铸成的高墙,那临刑前的送别,则是世间最悲剧的会面。  包荣亭是弑母杀人犯。  在得知自己已被宣判死刑,并已被最高法院复核批准后,他流露出对生命最后的留恋。  活着多美好啊,可惜我就快死了。  他擦了擦眼角不自觉流下的泪,望了望天空,像是忏悔,又像是对某些人和事的不舍。  在中国,死刑判决只要通过了最高法院的复核,即可在7天后,对囚犯进行处决。  在行刑当日,死刑犯可以见家人最后一面,或口述留下遗言。  这种送别,是人类所不能承受之痛。  在纪录片里,我曾看到一位亲姐姐来给即将奔赴*泉的弟弟送别。她说:  妈身体不好,就不让她来送你了,你自己,你自己来生做个好人......  话未说完,家人无法抑制的泪与悲伤,喷涌而出。  所有死囚上路之前,都有这种类似的沉重告别。  包荣亭也是一样。  那天,他带着沉重的铁链,徐徐走出小房间。  丁瑜说:  对不起,包荣亭,你兄弟不想给你送行,所以,只有我送你最后一程了。  包荣亭说:  没关系,是我错了。  这时,出于人道,一边的执法警官会问囚犯是否需要留遗言,或有什么需要交代的事。接着,囚犯需要在《死刑执行书》上签字,画押。  面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囚犯如有异议,可以在行刑前拒绝签字,死刑暂缓执行。而一旦签署执行书后,就意味着自己不再上诉,也就意味着,自己打开了最后通往死亡的大门。  在上刑车之前,生命的最后片刻,包荣亭像个孩子似的,转过脸,四处张望。  他可能是在找他的哥哥,也可能,只是想再多看这世界一眼。  在河南,死刑犯在押上刑车后,会被挂上一张写有所犯罪行和自己名字的牌子,游街示众。  行刑地点一般是选在囚犯被抓的地点附近,或者在移动的卡车内枪决。  尽管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据认为,中国每年至少有几千人被执行死刑。  他们或被注射,或被枪毙。  处决之前,有人以泪洗面,有人恐惧不已,有人悔不当初——为什么?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控制自己?为什么我要害得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丁瑜说:  每次想到死刑的残忍,我就会再想想那些被无辜杀害的人,心理就会平衡许多。  当然,我绝非是在同情他们。  我只是希望能用他们最后对死的恐惧,对生的留恋,对家人的愧疚,来提醒我们自身:敬畏生命。  有人做过统计,过半的杀人犯,都是由于一时没控制住情绪,而酿成大错。  所以,当同归于尽的念头占据你全部大脑时,当手中的刀刃已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请稍停片刻,想想尘世你还留恋的人和事,想想在法庭上,甚至在临刑送别上,你家人会是怎样的泪流满面?  冲动,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学会克服的情绪。  在《临刑会见》里,有这么个镜头。  他应该比我还年轻。稚嫩的脸庞,那不经世事的神韵,看着也就二十岁左右的样子。  在处决之前,父亲和母亲前来送别。  小伙子在走近后,突然,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像个孩子似的,嚎啕大哭。  我时常在想,那个跪地痛哭的瞬间,这个年轻的生命想到了什么?  是遗憾不能给父母尽孝,还是怨恨父母过去没有好好管教他?抑或只是对自己冲动行为的忏悔?  又或者,什么情绪都有。但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了。  章白癜风久治不愈原因泽天、梁洛施、小S......这些嫁入豪门的女人后来都怎样了?  老公出轨欠债,妻子甘愿坐台偿还:为什么你愿意做渣男牺牲品?  17岁少女被杀:亲爱的女孩,别因善良而死去  最愚蠢的女人,才做第三者  亲爱的,你置顶/星标我了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死刑执行前,他们都哭了:自控,是我们必须补上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