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青山不墨青河永秀
TUhjnbcbe - 2025/2/23 1:59:00
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 http://www.txbyjgh.com/m/

最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青山不墨》,也看了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剧本,里面描绘的内容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半个世纪前在威虎山(属张广才岭)医院工作的场景。我见证了那个火红的年代林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业绩。

在林业战线这个大熔炉中,我们这些刚刚步入医学门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医生,迅即投入到为一线工人和家属服务的医疗实践中去。也在服务中完成了向工人阶级学习,并实现理想的转变。

双桥,一个在地图上找不见的地方,却是除局址之外,林业局在沟里最大的中心站点。有森铁窄轨小火车机务段、含高中的中小学校、医院……车站旁边,东西流淌的河流地图上称为三道河。流经双桥时,河卵石青色,河水也呈黛色,人们叫它青河。它的上游流域,集中了林业局大多数林场和经营所。

年11月初,我们10位同学冒着漫天大雪乘小火车赴双桥创建医院。途中列车员报告的站名佛塔密、老道庙、二道河……让我们了解到柴河林区是具有红色传承的英雄土地,我们为之自豪!

那年严冬,附近的秋皮医院后面小北山上不成材的杂木,为来年春天造林做准备。在老师傅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学会了用弯把子锯锯出树的上下轧,在“顺山倒喽——!”的号子声中看那树木向山坡下倒去,自己仿佛成为了林业工人的一员。

来年春天,我们在营林技术员的指导下,在清理好的林地上细心地栽上了红松树苗。

50年后我再次造访双桥,小北山一片葱绿。我们当年栽下的手指粗细的红松幼苗已成长为胸径40多公分高大的红松树,成就感油然而生:看!那山、那树、那林有我们的一份汗水、一份奉献、一分收获!

电视剧中,小火车满载着木材奔驰的画面又勾起我的回忆。小火车把我载到了实现理想的地方,小火车载着我跑遍了柴河林区沟沟叉叉,出诊、巡回医疗、去抢救病人。有时没有客车,没挂守车,我们和司乘师傅挤在狭小的驾驶室内。列车通过不停靠的车站,我学着司机师傅的样子,迅速地完成和车下的车站值班员交换路签(环形的夹带着通行标牌的铁环)的工作。在驾驶室内和师傅们一样,弄得灰头土脸,却以此为荣。

电视剧中,营林技术员华青巡视林地被草爬子(学名:蜱)叮咬患上了森林脑炎,病情危急经抢救脱险。

当年我们作为医生,春季防止森林脑炎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是20世纪60年代末,北方林区经蜱传播的森林脑炎仍是危及林业工人健康的大敌,死亡率较高,且大多是健康的劳动力,真是可惜!

幸运的是有关部门研制成功了森林脑炎疫苗,基本控制了森脑的流行。疫苗开发之初,制作有缺欠,注入皮下疼痛较剧,推广受限。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率先伸出臂膀,把10毫升橙红色的疫苗注入自己三角肌皮下,虽然疼痛,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为工人及家属做了表率。问题反映到疫苗开发单位,生物制药方面研制成功了中和剂加入橙红色的药液中,疫苗立马变黄色,接种时痛感减轻许多,预防接种得以广泛推广。

电视剧中,那熟悉的林海雪原,那远隔半个世纪,却又展现在眼前的工棚和传入耳鼓的抬木头的号子声把我带到了当年的冰天雪地中。

冬季是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一年冬天我在红光林场驻点医疗,工人们都上山采伐去了。一天我对主管生产的战主任申请到山上采伐点为工人服务,战主任考虑片刻答应了。内燃机拖拽着板车拉着我们行驶了20来公里到了采伐工段。工棚是原木通过榫卯连在一起的木刻楞简易房,里外面抹上黄泥。工棚两侧立木桩钉的板铺铺的草上面放行李。褥子下铺狗皮、狍皮是奢侈品。工棚中间卧着个大号汽油桶,桶的一端开了个宽大的门,细原木、整块木柈、枝丫都能塞进去。我没带行李,晚上和工长挤在很窄的铺位休息。

前些天,一位70多岁的老年人到诊室看病,主诉:脖子后边疼。我检查了一下,患者的脖子后面有一个硬度较高的椭圆形肿块。我对他说:“师傅,你是林业工人,抬了几十年蘑菇头。”病人大吃一惊:“大夫,你咋知道的?”“你脖子后面的包块告诉我,那是蘑菇头杠子压迫和摩擦几十年形成的。”

在工号,我对抬蘑菇头产生了兴趣,想试一把是何感受。工长打量了我一下,“你一个大夫,身子骨单薄,百十来斤体重哪能抬什么蘑菇头?当心把你的腰椎骨压扁了。”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工长挑选了三位身高体重和我差不太多的师傅,一再关照:“这可是咱的大夫,实在不行就撂下。”

工长为我们选了一棵胸径约50多厘米的4米规格材(最短的规格材),我学着师傅们的样子,把蘑菇头杠子搭在肩上,随着号子师傅粗犷的“哈腰挂那么——”的号子响起,我们三位紧随着喊出:“吼——嗨!”同时把挂钩挂在原木内下方。“挺腰起那么——”,又是一声随和“吼——嗨!”。我顿时觉得几百斤的重量压得我几乎喘不上气,可是既然自己要尝试一把,总不能半途而废吧!我咬紧牙关终于挺直了腰。“迈开步那么——”“吼——嗨!”我随师父们边吼边迈动了右腿。现场没有路,是几乎没膝的凸凹不平的雪窠子和横七竖八的树枝。距简易楞场约百十来米,我却觉得路途是那么遥远,但还得按号子声跟上师傅们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挪。到达楞场的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真的到了吗?”卸去了蘑菇头的我,浑身发软,腿肚子发酸,却挺自豪:我终于抬起了蘑菇头!

作为莽莽大山中一个年轻医生,和林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们一起投入到火热的木材生产中,植树造林、体验小火车、住工棚、抬蘑菇头、扑灭山火、为他们的健康服务……此生值了!

年“五四”青年节,柴河林业局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我有幸参加。会议期间,柴河北山发生火灾,几百名与会者奔赴火场扑火。我和二十多名青年积极分子冲在第一集团,其中有几位后来成为了柴河林业局新的领路人和开拓者。他们是第一代务林人的子弟,做到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为了青山不墨,为了青河永秀,代领又一代森工人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而努力奋斗着,让青山永绿,永续利用。这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务林人!

(作者何宗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山不墨青河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