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一种非常特殊的人兽共患病,一旦发病,进展迅速,多数在3-5天内死亡,病死率为%,所以被称为从不失手的杀手。
人的狂犬病%是因动物(其中绝大多数是狗和猫)咬伤引起,可爱的二哈们,我们还能不能好好相处了?莫慌,先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狂犬病吧!
狂犬病是如何传播的?
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病毒直接接触粘膜,或者破损的皮肤,就可能导致感染。
1.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途径。
2.要注意,发病的动物舔舐口腔、会阴、肛门等粘膜,或者尚未愈合的伤口,都可以传播病毒。
3.对狂犬病动物宰杀、剥皮,偶尔也会造成感染。
4.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是非常罕见)。
5.彻底煮熟的动物肉和经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奶及奶制品,不会传播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
狂犬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即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1年以上的罕见。
非特异性表现
低烧、乏力、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2-10天。
特异性表现
狂躁型:大部分病人都是狂躁型;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等,可能会咬人、抓人、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
麻痹型:有时候会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没有典型的怕水、怕光、怕风和声音、大量流涎、痉挛等表现。以四肢无力、麻痹为常见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
哪些动物可携带狂犬病毒?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主要包括:狗、猫、牛、羊等家养动物,以及狼、狐狸、鼬、獾、老鼠、兔及蝙蝠等野生动物。
预防狂犬病,我们拥有强大的武器
预防狂犬病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动物中的狂犬病,对饲养的犬、猫等动物按期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降低犬类的带毒率及发病率。家中饲养的犬或猫尽量不要散养,并避免与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接触,从而减少家犬、猫感染狂犬病毒的几率。
另外,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招惹犬、猫、野生动物等,并和这些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避免被这些动物咬、抓伤。
被动物咬、抓伤了怎么办?
规范接种是关键!
当被犬、猫、鼠等动物咬伤、抓伤后,医院的犬伤门诊进行彻底的伤口处理,及接种狂犬疫苗,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
我国批准上市的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包括“5针法”和“2-1-1”程序两种,两种免疫程序同等推荐,但使用“2-1-1”程序须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
5针法程序
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2-1-1”程序
第0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此程序只适用于我国已批准可以使用“2-1-1”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
未能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怎么办?
狂犬病疫苗注射越早越好,但如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在未发病之前,无论距离咬、抓伤时间已经多久,均应尽快补打狂犬疫苗。
再次被咬(抓)伤怎么处理?
任何一次暴露,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以上,再次暴露者,医院的犬伤门诊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了。
作为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狂犬病每年都要夺取全球数万人的生命,堪称无形的杀手。但通过及时、彻底、规范的暴露后处置,狂犬病几乎%可以预防。今天是年9月28日,是第16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世界狂犬病日宣传主题是
同一个健康,零死亡
让我们共同努力,规范接种,科学预防,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实现狂犬病例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