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东邪
在人类居住区域里,凡是有积水、有植物的地方总会吸引蚊子,城市里的绿化公园也是蚊子的藏身之所。相信不少去公园散步或健身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穿着短袖短裤在绿化公园里一定会遭到蚊子的侵扰,这些蚊子中可能存在能传播病原体的种类,进而导致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传播。
近日,家住广州珠江公园附近的街坊表示,他们到公园里活动时发现里面的蚊子变多了,弄得他们都不敢在公园里面多逗留一会。那么突然多起来的蚊子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公园里突然多了不少蚊子?
根据广东记者的调查,原来公园里多起来的蚊子源于广州“以蚊治蚊”的试点项目,威佰昆生物科技公司与政府达成合作,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内培养出数万只特殊的雄蚊,然后将它们带到珠江公园里放飞。这些被放飞的雄蚊自身并不咬人,因此各位街坊不需因此感到害怕。更重要的是,这些雄蚊是绝育雄蚊,放飞它们的目的就是控制野外雌蚊的种群数量。
众所周知,叮咬人、向人体传播病原体的都是雌蚊,它们在人类的世界里几乎无处不在。长期以来,不少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们都受到蚊子的困扰,因为它们作为最常见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很容易导致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为此广州市政府与生物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利用绝育的雄蚊与雌蚊交配,导致雌蚊无法产卵或者产出来的卵无法正常发育。
换而言之,被绝育的雄蚊就是“新型生物农药”,只要有雌蚊跟雄蚊结合,那这意味着该蚊群将减少一次繁殖后代的机会。同时放飞数万只雄蚊,整个公园的野生蚊子种群数量将出现断崖式减少。那么绝育雄蚊的放飞是否会影响生态环境呢?对此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负面影响几乎为0。
实际上这项“以蚊治蚊”的工程从年就已经开始了,广州老城区作为率先试点,未来这个项目还会继续推广到更多区域。
绝育雄蚊为何能降低野生蚊子的种群数量?
不少广州居民听到绝育蚊子都很好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蚊子?为什么将它放飞就能降低野生蚊子的种群数量呢?这是因为绝育雄蚊携带了沃尔巴克氏体。沃尔巴克氏体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共生菌,它常见于节肢动物和线虫体内,会对寄主的生殖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它传播到新寄主体内后会导致寄主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
从年开始就有科学家研究如何将沃尔巴克氏菌用于降低登革热病毒的传播,结果发现如果往雄蚊的体内注射这种共生菌,然后再将其放生,那么雄蚊与雌蚊交配后会将共生菌传给雌蚊,雌蚊产卵时也会将共生菌传给后代,这样共生菌就在蚊群中逐渐传播开来,最终导致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越来越多,能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越来越少。
年,中国出现了近20年来登革热疫情最严重的一年,当年发病人数就超过4.7万人,而且几乎都集中在广东省。同年,“以蚊治蚊”的计划开始在广州地区试点,技术人员为了说服当地居民接受这个试点计划,还亲自将手放入蚊子箱里,以表明他们要释放的雄蚊并不咬人。之后第一个试验地点出现明显的灭蚊效果,让这个项目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该方法是否会对生物链产生负面影响?
经过处理的雄蚊被释放到野外后,一段时间后确实能起到灭蚊的效果,但也有人担心这些从实验室里出来的蚊子会破坏原来的生态,例如导致野生蚊子大幅度降低后影响食物链的稳定、雄蚊将沃尔巴克氏体传给其他类型的生物等问题。蚊子确实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但它们对于吃它们的动物来说只是“零食”,即使没有了零食,它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的主食,因此基本不会影响食物链的稳定性。
其次,根据目前的研究,沃尔巴克氏体的作用基本在节肢动物和线虫身上体现,换而言之它几乎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生育和繁殖的影响。目前“以蚊治蚊”的项目在广州还只是试点,因此潜在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等到项目成熟后,将会有更多地区接受这个项目,给蚊子来一次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