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上海年轻科研团队有了新收获
TUhjnbcbe - 2024/8/9 1:05:00

「本文来源:上海青年报」

因为身边一个亲历的抑郁症患者案例,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组长竺淑佳研究员开启了一项针对新型抗抑郁药的基础研究课题。近日,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期刊上在线发表。

青年报记者刘晶晶

两年时间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从两年前开启课题,到7月28日在《自然》期刊上在线发表《氯胺酮作用于人源NMDA受体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由竺淑佳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研究组合作完成的这项研究,就为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精神类疾病里面,氯胺酮治疗抑郁症可能是最优秀的,但是这个药物到底是怎么作用的,一直不是很清楚。这项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了氯胺酮在NMDA受体上的结合位点,阐明了互相之间的作用,把这个搞清楚了,就可以再进一步设计新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解释了这项研究的意义。

“文中的复合物结构给出了一个非常直接的氯胺酮如何和离子通道中关键氨基酸互相作用的机制,并提供了如何通过这些结构信息来设计新的化合物,让这些化合物能够达到更有选择性,更有效地抑制NMDA受体的活性,而同时能降低药物类似成瘾等的副作用。”著名结构生物学张明杰院士则这样评价。可以说,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为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设计个性化的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求实”理念吸引青年人加入

竺淑佳在谈到科研理念时表示:“我们做基础科学研究,需要考虑能够为临床病人做些什么。”在所里,生于年的竺淑佳是一位年轻的研究组长,团队中还有不少90后。“求实”是吸引诸多优秀青年人加入到这位年轻女科学家带头的团队中的原因之一。

研究组管家宋楠还记得,今年3月份文章被Nature刚接收的时候,竺淑佳当时说了一番话:“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但是也很难过,因为我认识一位好朋友因抑郁症导致酒精成瘾,患了胰腺炎重症,没有抢救过来。我们的研究方向就是跟抑郁症相关的,但是我们还没法真正帮到这些患抑郁症的人。”这让宋楠印象深刻:“竺老师一直告诉我们,做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发论文,而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帮助更多的人。”

博士后寇增伟也记得她最经常在组会上说的一句话:“做结构生物学科研,一定要着眼解决生物学问题,做最有用的科研。”“抑郁症和靶向NMDA受体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困扰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绝大部分药厂和科研机构都只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年轻科研团队有了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