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老师家长都要警惕 [复制链接]

1#

尊敬的家长朋友:

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手足口病、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肝、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等传染病。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

3、流行性腮腺炎: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日,平均18日。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5、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6、手足口病: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

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

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7、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午后低热、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冬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龙王庙小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亲爱的家长朋友,冬天气温降低,冬季的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尤其是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幼儿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

在这里,运动宝贝与您携手,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冬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流感

每年10月以后,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感染流感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流感的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C,可能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怎么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式。生活中做好防御措施,也能减少流感侵袭。

1、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

冬季较为干燥,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咳嗽和打喷嚏等喷出的飞沫可以飞到很远,以致流感病毒乘势扩散。而高温多湿的环境可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高温环境可通过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获得。室内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加湿,加湿器每隔1天清理1次。

2、勤洗手,打喷嚏要遮住口鼻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患。一般4~6月是高发季节,但部分地区在10~11月还会出现小高峰。

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数患儿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还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从而导致死亡。

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手足口病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发热1-2天后在患儿的口腔、手、足、臀部会出现米粒或*豆样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首先是要接种相关疫苗。

此外,保持卫生是关键: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三、诺如病毒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毒爆发高峰期,可通过手、口、粪便甚至飞沫传播,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感染诺如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年01月06日发布的《关于“诺如病毒”的风险解析》,感染诺如病毒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怎么预防诺如病毒?

最有效的办法是:讲卫生!

1、食物

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5℃以下,或60℃以上)、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2、洗手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3、远离传染源

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四、肺炎

冬季肺炎也较高发,肺炎目前还没有被纳入传染病,但有些肺炎是可以传染的。比如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

TOP
3#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那里啊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冬春季节常见传染病有:

流感1、流感是什么?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主要症状是: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幼的儿童、年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慢性病恶化、肺炎以及死亡。2、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3、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候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4、得了流感如何治疗?部分人得了流感可以不治疗,在1-2周内自行痊愈。流感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的发病、并发症、住院以及死亡。抗病毒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开处方)。若患上流感,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5、如何预防流感?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士尤为有效。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时间让身体产生抗体。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降低,一年后可能降至没有保护作用的水平。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感冒:(1)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挤迫的地方。(5)如发现有类似流感的病征,要尽早找医生诊治,尤其是儿童、长者及慢性病患者;确诊为流感后要居家隔离/住院治疗,不要去上班/上课。人感染H7N9禽流感1、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H7N9禽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或直接接触病毒而感染,病例处于散发状态,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目前,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尚无特异性疫苗。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活禽交易市场是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场所。2、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专家强调,H7N9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冻,将它放在沸水中煮不到3分钟,就会被杀死。所以,吃鸡时只要将鸡肉煮熟、煮透即可。该病毒通常情况下只感染禽类,引起禽、鸟发病,在偶然情况下会感染人,引起流感样症状。通常两类人容易被感染,第一类是经常接触禽类的人,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等的工作人员。这类人员的预防措施是:做好个人防护,从业期间要戴口罩、手套和穿工作服,每日销售结束后应做好卫生清洁和垃圾废物处理。另一类是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目前监测发现,H7N9禽流感特别喜欢“光顾”患有慢性基础病的老人、孕妇、儿童等人群,他们感染之后容易发展为重症,所以上述群体应特别当心,尽量不要去活禽交易市场。人患上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类似普通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居民感觉不适要及时就医,并第一时间告知禽类接触史,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只要做好正确的防护,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3、居民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小知识(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流感非常重要。每年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2)注意饮食卫生,请尽量购买检疫合格的冰鲜白条禽类食品,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或病死禽,减少到禽类交易市场的环境暴露。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用消毒液(或洗手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3)保持室内清洁,包括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等,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非雾霾天可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4)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沸水中煮3分钟以内即可灭活。(5)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6)一旦患病,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急性传染病、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1、表现症状病人症状较轻,可有低热,头痛、流涕、食欲不振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整个病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2、传播途径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为二者是同一病毒致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被间接传染。3、防控措施(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4)按预防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水痘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能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偶尔1周后)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患者应卧床休息,隔离到腮腺炎肿胀消退为止,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采用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尽量避免进食酸性食物。1.及早发现、治疗、隔离病人。2.居室勤开窗通风,湿式清扫。3.勤晒被褥、衣物、书报。4.勤用清洁流动水洗手。5.不共用未消毒食具。6.合理营养,增强体质。7.应用特异性保护措施,可以接种疫苗。18-24月龄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一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麻腮风疫苗),8月龄以上儿童还可在自愿、自费、知情下选择接种单腮腺炎疫苗。

来源:瑞金疾控

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宣传组

制作:林秀珍

审阅:校长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