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01222/626.html蚊虫叮咬,
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
目前,登革热已经进入高发季节!
应当如何预防,
下面让我们逐步了解!
登革热小科普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库蚊:
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发烧、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等疾病。
伊蚊:
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发烧、头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按蚊:
按蚊传播疟疾(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疾病。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至40℃,高热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注意!!!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日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个别患者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登革热的易感人群有哪些?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预防登革热
有效的措施就是
防蚊灭蚊!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
清除积水!
温馨提示
现在是登革热高发季节,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预防登革热:
1.防止被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关键,大家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至9时、下午4时至黄昏)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至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4.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医院就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