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发展贝类增养殖业 调整渔业结构促进海洋生态平衡
据珠海特区报消息 14日下午,在万山海域三牙排、东澳岛南面海域一带,珠海生辉渔业贝类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万山区有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将渔船上一袋袋巴非蛤(俗称花甲)种苗投进大海进行增养殖,共投放了10万斤1500万粒花甲种苗,价值30万元。
花甲是一种生活在深海的贝类,味道鲜美,深受市民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从1980年1元/斤、四五年前4-5元/斤,已升至现在13元/斤。生辉公司董事长吴养辉介绍说,花甲种苗都是来自于北部湾的天然种苗,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种苗非常少,因而市场价格猛涨。生辉公司专门从事贝类养殖,熟悉各种贝类生长特性和养殖技术,一获悉今年海南洋浦海域发现大量巴非蛤种苗的消息,就抢占先机,派专业生产贝类的渔船进行采苗,并向渔民大量收购种苗。他说,昨天投放的种苗只是第一批,接下来的2个月公司将一边采苗、收购,一边运来珠海陆续投放。今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采购1000万斤约15亿粒种苗,在万山海域三牙排、东澳岛南面约1700公顷海域投放进行增养殖。“养花甲不用喂饲料和鱼药,是全生态养殖的海鲜,而且在深海,对传统渔业作业和航道没有任何影响,又好养又是绿色食品。”吴养辉还告诉,“投苗海域水质好,养的花甲质量高,而且临近周边广深珠港澳五个市场,月销售量可高达200万斤,市场前景非常好!”
据悉,近年来万山区海水养殖从传统的箱养鱼向多元化、增养殖方向发展,鲍鱼等一些名特优珍贵品种已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由于贝类养殖能净化水质,促进生态平衡,有效修复海洋生态功能,还有利于调整海洋渔业经济结构,因此,开展贝类增养殖并将其产业化成为万山区发展海洋渔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及发展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近10年来,市海洋渔业部门和万山区每年筹资约50万元开展鱼、虾苗增殖,引进社会资金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增殖巴非蛤、蓝蛤、沙白、桂山沙蚬、象鼻螺和近岸海域苦螺、海胆资源养护、增殖等规模化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南海伏季休渔,建设人工渔礁等,大大改善了万山海域水生生物资源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宋显晖)